• 7阅读
  • 0回复

香港《中报》社论:《国民党已站在历史的转捩点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7-30

    说目前的国际形势对国民党最为不利,台湾在招架中共和谈攻势上,已有力不从心之感,所提口号几乎全是虚招,国民党似已处在新的历史转捩点上。主张台当局考虑接受我谈判建议
    【香港《中报》七月二十七日社论】题:国民党已站在历史转捩点上
    廖承志二十四日致蒋经国电文,在国共两党斗争史上,具有相当意义。
    (一)““廖电”是继《告台湾同胞书》、“九点方案”后的又一次“统一谈判”的号召。中共在“九点方案”提出后,遭到国民党的“不理、不睬”,已不便以官式声明向国民党再作试探,因而藉廖承志与蒋经国过去的私谊,向蒋氏提出谈判。
    (二)从种种迹象看来,中美关系虽因黑格去职而一度陷入低潮,但舒尔茨上台后,并未将黑格的外交等图完全倒转。“廖电”于此时发表,一方面暗示美国,台湾问题可由谈判解决,售机似无必要;一方面警告美国,如台湾坚持不接受谈判建议,则中共可能使用和平以外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届时美国的立场当更为尴尬。
    在国共两党台海对峙的三十三年中,目前的国际形势对国民党最为不利,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升高,而中国在美国眼中的战略价值日趋重要,因而往日台美关系的蜜月己一去不返。虽然美国保守派对台湾有私人的特殊感情;自由派反对共产主义势力越过台湾海峡,但苏联的压力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联中制苏己成美国国防思想主流,对台湾他们也只能“爱莫能助”之叹而已。中共当然也能看到台湾的弱点,所以一方面在武器售台案上对美国大施压力;一方面向台湾连续发出“统一和谈”的号召,希望能利用目的的形势,迫台湾走上会议桌,共商统一大业。
    台湾显然在招架中共和谈攻势上,已有力不从心之感。从“不接触、不谈判”,到“中共必须以放弃共产主义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再到“中国统一必须以全民的意志为主”等口号,几乎全是虚招。既无助于解除中共的谈判压力,
    去赢得国际友人与海外华人的谅解与同情。除了予人有“偏安”的印象外,实在缺少放眼于中国全局的心胸与气象。
    然深入探讨台湾当局今日之处境,亦有其不得已之苦衷。七十年代开始,在政治上,党外的反对势力不断抬头;在经济上,继石油危机之后又面临世界不景气之挑战。“反共”已成为国民党唯一能祭出的统治法宝,只有藉反共的“危机意识”,方能收统治一千八百万人民之效。一旦要从“反共”的意识形态下脱出,它的统治地位便立刻发生动摇。此所以国民党不敢轻易尝试响应北京号召的基本关键,也是台北竭力躲闪中共和平攻势的隐痛。
    然而审度当前的局面,台北如果仍然继续坚持“不接触、不妥协”的原则是极不智的作法。
    为今之计,为国民党谋,为中国之前途谋,我们主张台湾当局趁着手上还有“好牌”之际,似应考虑接受中共的谈判号召,甚至在谈判中主动提出具体而合理的条件。只要所提出的条件合理又合乎全民的利益,将会赢得全球华人甚至国际舆论的喝采。届时国民党声望可望上升,国民党目前所处的劣势将随之逆转。
    国民党对中国的贡献,在历史上是不可抹杀的。推翻满清帝制,谁也不能否认其有正面价值。因此未来的中国舞台上,应该有自信再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
    国民党因局处台湾三十余年,它的视野与胸襟受空间影响已收缩到一个偏狭的境界;今天突然要面临一个全中国的问题,反而踌躇不前。所以国民党除非真想在台湾偏安以求自保,否则就应主动以谈判为手段,自局于一隅的台湾重新走上中国的舞台,把眼光与境界放到全中国人的事务上去。
    国民党似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捩点上。究应重一党之私而偏安乎?抑应以天下为公求中华民族万世子孙福祉乎?非仅蒋经国先生要深谋远虑,凡属炎黄子孙均应再思三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