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新晚报》就廖承志致函蒋经国发表文章:《来日苦短 不归何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7-29

    【香港《新晚报》七月二十六日文章】题:来日苦短不归何待
    北京领导人三年来一再倡议国共两党谈判,去年九月提出了和平统一九条方针,廖承志曾对记者说,实行九条方针应该有诚挚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不要着急。和谈九条是从国家民族大计大利考虑,不是为制造宣传攻势,更不是权宜策略。倡议中关于台湾可成为特别行政区的内容,已作为最高国策写进宪法草案内。台湾终必回归祖国,自可肯定,当然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但是鉴于台湾国民党人面临的实际情况,北京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并不枝枝节节地计较台北的一些言论。现在,廖承志给蒋经国先生写信,以蒋经国一再声言的“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为不可,这并不是为九条方针的效果着急,而是为蒋经国着急。蒋经国近日抱恙,消息传到北京,廖承志在信中问候,细嘱说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然而,蒋经国以古稀之年在台主政,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上下众议纷坛,观看现状,瞻望前程,不能不感到很大紧迫性。一度是挚友同窗的廖承志,体察到蒋经国的境况,所以信中言“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蒋经国现在最迫切企求的,自然是晚年的安度,以及身后的声名,这都只能以尽仁义、全忠孝而取得。蒋经国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自勉,如今计利求名的抉择,就蒋经国本人来说,不可能久作拖延了。
    和平统一祖国正是千秋功业,响应共产党的和谈倡议,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责任落在蒋经国身上。海内外同胞期望祖国统一的殷切,蒋经国如能毅然和谈,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如果死抱“三不”而不放,历史对坚持分裂国家的人将怎样写一笔,不言自明。
    蒋经国目前肩负大责,历史留名,系于一念之间。廖承志信中说:“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经一生坎坷,岁月忽已晚,欲求万古名,需当机立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