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信报》短评《分久必合 历史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7-28

    【香港《信报》七月二十六日短评】题:分久必合历史规律(作者:林行止)
    中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昨天写了一封千五百字的信给蒋经国,信尾表示“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又引鲁迅《题三义塔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读来令人感动。在时机上,这封信写得十分合宜,因为近日台北盛传蒋经国患病甚至失盲,如此事属实,则目前正是刚刚渡过七十岁生辰的蒋氏感情最脆弱的时候,这封情文并茂的信,相信会产生一定作用。前天台湾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在‘‘国建会”闭幕礼上所说的一番话,虽然不是针对廖氏的信,但已摆出“不必谈”的态度,话当然正气凛然,冠冕堂皇,但未免有唱高调拒绝‘‘和谈”之嫌。
    不过,在廖承志作出亲往台北的石破天惊建议之后,我们再细心回顾整件事,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陈述如下:
    第一,大家的立场虽然不同,但谋求统一这种‘“历史使命感”则为大家所共享,因此只要彼此能面对现实,站在“向人民有所交待”的立场,坐下来谈判并非坏事。
    第二、对“统一”显得愈来愈心急,虽是老人心态的表现,但由于现在当权的国共老人,“幼时同胞”尚大有人在,在感情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谈起来或少了一层隔阂,如果再隔十年二十年,谈判基础恐更薄弱;在台湾方面,蒋经国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确令人担心,如本地势力抬头,“统一”必更无望,这恐非亦存统一中国心愿的国民党领袖所愿见。
    第三、我们认为国共双方应从谈判或非官方接触中互相了解,以重建彼此的信心。“分久必合”是中国历史的必然规律,我们对中国的统一是不必悲观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