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英报文章《匈牙利农业成功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6-28

    【英《金融时报》六月十六日文章】题:匈牙利农业成功之谜
    这里讲的是匈牙利的一个谜。啤酒筒、汽油加油器喷嘴、塑料狗骨架、斧柄、拉力器、哑铃、制做面包的案板、煤气锅炉钢板以及糕点切割机等等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答案是:它们全都是由一个农场,确切地说,是由在布达佩斯以南多瑙瓦尔沙尼的“裴多菲”农业合作社生产的,这个农业合作社正是匈牙利农业搞多种经营的一个突出例子。
    在匈牙利,城里人倒流入繁荣的小城镇和村庄(去年总共有两万两千人),这在东欧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带回去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手艺。
    这些副业看来几乎使合作社的主要任务农业变得黯然失色。但是“裴多菲”农业合作社主席特雷舍尔·帕尔指出,这些副业采用的是他的合作社为发展农业已经发展起来的技术和设备,还利用匈牙利工业本身在市场上所留下的空缺,这是典型的匈牙利做法。不仅如此,副业还赚到对农业追加投资的经费,并且在农业歉收时起缓冲作用。例如,去年气候不好,‘‘裴多菲”农业合作社赢利一亿一千二百万福林(合一百八十万英镑),其中九千四百万福林是出售工业品所得。这种灵活经营方式是匈牙利农业的一个特点,因而匈牙利实际上成为经互会(保加利亚除外)国家中农业取得成功的唯一国家。
    据特雷舍尔说,匈牙利农业取得成功——从事农业的人口约占匈牙利劳动力的百分之十九,但是出口的农产品却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在于以下事实:卡达尔·亚诺什在执政二十五年间提供了“使农业兴旺发达的稳定的政治气氛”。他高兴地说,“包括卡达尔在内,人人都埋头搞农业。”
    匈牙利仍然有极少数的纯个体农户。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百三十个国营农场,在这些农场里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其中有些农场非常大,经营得很好,“巴博尔纳”农场尤为突出,这个农场的副业搞得很好,它把小鸡用飞机直接运往可赚大钱的中东市场。匈牙利农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第三种,即合作社。匈牙利有一千三百六十个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拥有土地从二十公顷到两万四千公顷不等,但是,它们的耕地占匈牙利农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例如,“裴多菲”农业合作社有两千五百名社员和大约两千五百名雇员。“雇员”在合作社工作两年后可以逐步成为“社员”。对于“社员”来说,除了在合作社拥有分红的权利外,主要的好处是,拥有半公顷的自留地。如果一家人有“几个社员”,那么,就可以拥有许多块自留地。
    这个合作社只有三百人在共同拥有的土地上劳动,主要是种庄稼,其余的人则从事欣欣向荣的小工业。但是所有的人工作之余都种自留地。
    自留地很小,可以糟耕细作,另一方面像保护伞一样的合作社组织又很大,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技术和侧重产品出口。例如,座落在多瑙瓦尔沙尼的“裴多菲”合作社自己就在利比亚建了一座养兔厂,它为自己在培育新的作物品种和牲畜杂交品种方面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