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美《新闻周刊》驻以黎叙记者专题报道: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经过(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6-27

    【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二十一日专题报道】(驻耶路撒冷记者斯蒂拉瑟、库比克;驻贝鲁特记者普林格尔、朱利安·农迪;驻大马士革记者威尔金森合写)题:可怕的利剑
    安息日的黎明。晨曦已经唤醒了加利利山区的松林。在以色列北部一个地下作战室里,墙上挂着张巨幅黎巴嫩地图,国防部长沙龙和参谋长埃坦走到地图下面的一张小桌前。沙龙向各部队指挥官讲明了这次行动的目标。他说,目标是:在避免同叙利亚占领军冲突的情况下摧毁黎巴嫩南部六千名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据点和组织。以色列部队要保卫黎巴嫩人民的安全。“你们要注意,”沙龙警告说:“黎巴嫩居民总的来说对我们是友好的。不要把他们也变成我们的敌人。”沙龙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已经一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就可开始执行了。根据埃坦的命令,以色列的重型装甲部队,兵分三路,士兵们穿着作战服和防弹衣,严阵以待。
    美国和以色列制造的坦克出击了,顿时黑烟滚滚,尘土满天;以色列装甲部队直插黎巴嫩先头部队接到命令,“要不停顿地向北推进到贝鲁特”。
    在浴血奋战的六天中,以色列人进军的速度和进入黎巴嫩境内的深度,比他们自己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快,还要远。他们使用的美国制战斗机,在一场惊人的大规模空战中击败了叙利亚的苏制米格飞机。他们的步兵消灭了一支受过精心训练的巴勒斯坦正规部队,缴获坦克五百辆和多得出人意料的武器和弹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尽管沙龙三令五申,黎巴嫩老百姓仍然陷入了双方的交火下一次又一次的狂轰滥炸,已经使人们说不清究竟有多少人葬身于黎巴嫩几座海滨城市的废墟下。几十万难民聚集在海滩上,从废墟中寻找食物和饮水。
    袭击:沙龙在黎巴嫩边界集结军队已经有好几周了,一直在寻找入侵的借口。巴勒斯坦人提供这样一个借口——对以色列北部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炸死一名以色列士兵,炸伤八个老百姓。以色列以牙还牙,在二十四小时内,就向巴勒斯坦人发射了一千六百发炮弹,井对黎巴嫩进行了六l十次空袭。以色列的坦克通过了由他们的盟友黎巴嫩基督教部队的一名指挥官哈达德少校控制的缓冲区。午前,以色列首批坦克到了由七千人组成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控制的第二个缓冲区。在利塔尼河的哈尔达利大桥,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人的联合国部队一个小分队拒绝让以色列装甲部队通过。以色列人奚落和威胁了一阵,但没有生效。最后,他们只好架起一座浮桥,跨过利塔尼河继续北进。(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