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中国古陶瓷学的近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5-31

    【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七日文章】题:中国古陶瓷学的近况(作者三上次男)
    由于得到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的特殊照顾,现在正在日本的出光美术馆展出五百余片中国古陶瓷碎片和十五件完整的陶瓷器。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展览。这些陶瓷片分别出土于中国十三个省的四十五个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发掘查明的窑址中出土的。看过展品,便很容易了解这些碎片是哪个窑的产品和用何种材料烧制等方面的情况。看了这些陶瓷片,不由得使人在头脑中勾画出一件件精美陶瓷器的形象。
    古往今来,喜爱中国的古陶瓷并收集这些陶瓷制品的人,数量之多超乎人们的想象。在这些爱好者中,有些人打算对中国的古陶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九二二年,在英国曾成立了一个“东洋陶瓷学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考古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商周考古学和陶瓷考古学,更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古窑址的调查、发掘以及对古代、中世纪遗址和古墓出土的古陶瓷的研究工作,都有显著的进步。从考古学的刊物《考古》、《文物》和《考古学报》,到一些省市的学术杂志《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等创刊以来,几乎很少有哪一期不刊登古窑址的发掘调查及论述古陶瓷的文章。据说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十九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一百七十六个县里,总共发现了一千多个古窑址。
    随着调查工作的进展在华北、华南各地古窑中烧制的陶瓷器的形状、性质及历史沿革等情况,通过对从那些窑址中出土的陶瓷器(或陶瓷碎片)以及窑址本身的研究都搞清楚了。并且通过对各窑制品的比较,逐步弄明白了这些陶瓷器的烧制年代和各个窑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古窑址的发掘调查和对出土陶瓷器(片)的研究,解决了许许多多的从前不为人们所知的疑难问题,例如涂釉陶瓷的起源、青瓷的出现、白瓷生产规模的扩大、唐三彩的性质、邢州白瓷的发现、宋朝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发达状况及在陶瓷器上着色的起源等等。而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也只不过是全部成就中的一部分。
    古陶瓷片所起到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追溯和了解中国历史上同外国进行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情况。公元九世纪以后,中国的陶瓷作为一种贸易商品不仅行销到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还远销到中近东和非洲东部一些地区,其数量之大远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近些年来,这些国家对一些古代和中世纪遗址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并且出土了很多中国古陶瓷制品,这便是一个明证。另外,这些国家在输入中国陶瓷以后还立即仿效并自己进行烧制。
    通过上述事实的研究,则可以搞清楚当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人们很想了解这些出口到外国的陶瓷器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在中国的哪些窑中烧制的,如果能弄明白这一点,不仅能更详细地了解当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实际状况,还可以进一步地明确当时中国各个地方的陶瓷业生产的具体情形。
    中国开展的古窑址调查的结果,已经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