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东德《地平线》周报文章:《大有希望的原料来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4-29

    【东德《地平线》周报第八期文章】题:大有希望的原料来源
    把世界上的海洋,尤其是海底作为原料来源的可能性日渐到来。人们对海洋日益增长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探查、开发和利用海底资源上。目前,从海域获得的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占的份额最大,达百分之九十。
    在海底资源方面,有一种特殊种类的原料,这就是所谓的锰铁球。一百多年来,这种形似土豆或者菜花的矿物就以它很高的金属含量而出名了。它在世界海域的总藏量是惊人的,估计超过一万五千亿吨。专家们估计,其中经济上可以利用的有三千四百亿吨。按平均金属含量计算,应有七百一十亿吨锰、二十三亿吨镍、二十三亿吨钻和十五亿吨铜。海下矿床这么大的储量,超过已知大陆矿产地总储量的许多倍。现在,对海洋矿床的探查和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可以着手建造和试用试验设备了。然而,向工业利用的过渡却比预计的要难。一方面,同用传统方法开采这类原料相比,开采这些锰球很不经济;另一方面,消费领域的危机影响了对这些金属的需求。
    尽管有以上困难和问题,国际主要原料康采恩为了及时保证它们在未来海底矿山中的利益,正大力推进在设计和建设深海矿山专门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这类项目的费用极其高昂,它们在七十年代中就建立了国际联合组织,其目的是发展海底开采系统。现在,已经提出了很有意思的技术解决办法。格外突出的有三种方案。根据这些方案,可以用刮斗或者管道运输系统和遥控潜水器来获取锰铁球。使用这种海底开采系统,主要在于尽可能减少损失,从深海海底的泥沙中“露天”开采锰球。
    例如,日本的一种勘探系统就属于上边提到的开采程序。这种系统是,由两条船牵拉系有刮斗的绳索。这两条并列的船拉着沉到海底的容器行进。行进中将锰球刮入容器,然后拉上水面。
    除了基于机械作用原理的成套设备以外,人们还发展和试验了各种所谓流体动力开来器械。它们的作用方式是,把压缩空气压入开采管内,这样就可以减轻锰球——水——空气混合物的重量,促使这种混合物向上流动和不断吸入新的锰球。
    为了在将来能够更有目的地开采海底矿藏,最近一个时期人们已经在考虑可以完全摆脱管道和绳索的开采方案。例如,法国制造了一种利用遥控潜水器的开采系统。这种叫作“纳韦特”的器械已很有名气。潜水器从飘浮在海面上的平台上潜入大约五千到六千米深海底的指定开采地区。导向板操纵着潜水器,装满锰球后重新升上平台,自动卸货,然后装上稳定材料再次潜入海底。据说,这种器械每天能开采差不多三百六十吨锰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