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说:中国经济建设蓝图越来越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2-28

    【香港《明报》二月二十日社评】中国经济建设的蓝图,越来越现实。
    调整的精神是“实事求是”,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断延长。本报社评曾好几次指出,经济工作永远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很难事先能定出周密而必定要予以实现的计划。有一个大致的纲要是可能而必要的,但必需根据不断变动的情况而经常修订。中国当局将调整所需要的时间越拉越长,应当认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事实上,根本可以不必规定调整完成的时间,因为任何社会的经济生活永远不能完成,调整就永远需要。但如将“调整工作”作比较狭义的解释,只指将不合理的制度和工作方式作初步的必要改革,自也可以订出一个完成初步目标的日期。
    去年邓小平谈到完成现代化的初步理想,是国民收入为平均八百美元左右,预计生产每十年加一倍,则到公元二千年时大致可达成目标,成为小康的局面。这目标似乎并不太高,但需要每年有百分之七左右的持续增长,而且人口的增长要受到控制。事实上也并不是容易的事。去年冬天,中共主席胡耀邦在中南海会见电影工作人员时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可能要花五十年时间,“如果我们现在不拼命干,中国可能永远不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说要二十年,胡耀邦说要五十年,这其间没有矛盾,只是标准不同。邓小平说的是小康局面,胡耀邦指的是进入先进国家的行列。因为八百美元的标准比之中国目前的国民平均收入固然已增长了三倍,比之先进国家却还差了十倍多。中国的经济建设自不能以小康为已足。
    据我们所获得的消息,中国经济专家对现代化的设想渐趋细密,要将之分为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全面现代化三个阶段。邓小平所提的目标只是初步现代化,如果一切顺利,大概需要二十年时间,至于全面现代化,至少需要半个世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