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台报文章《日本人收集商情无孔不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1-27

    【台湾《经济日报》一月十三日文章】题:日本人收集商情无孔不入
    日本的高度科技能够迅速获致长足进展,在收集商情方面,日本人胜过美国人多多,以致于某些美国公司主管深信:这一切活动之后,一定有个类似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组织为后盾,而这个组织很可能就是通产省。
    加州科技分析集团公司接受美国国防部及大公司委托,从事科技预测,该公司总裁约翰席尔就表示:“这一切很象中情局的组织方式,日本派人收集资料,再把资料送回国,交给通产省和日本贸易振兴会掌理的中央过滤机构。”日本贸易振兴会是通产省附属机构,在世界各地设有八十个办事处,包括在美国的九个办事处,该会系于一九五八年成立,以推广贸易为目的,目前主要任务为扩大日本的进口贸易。
    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家认为,上述武断说法是过分单纯的反应,实际情形是:日本人在市场研究和科技追踪上,表现极为卓越。因此美国企业家主张,美国不该嫉恨日本人的成就,而应该深自反省,改善自己的作业。
    美国大和证券公司执行副总裁保罗·艾伦指出,在情报收集方面,日本公司做得比贸易振兴会优越多了,实际上这是三菱、三井、住友、丸红等商社的成就。据经常到纽约泛美大厦的一个美国人说,泛美大厦是“情报活动的蚂蚁丘”。例如三菱国际公司就占了两层楼,而且拥有一批人员,负责过滤技术期刊,并与美国公司联络,索取说明书和其他资料。一位住在东京的电脑公司主管说:日本职员和外国人接触后,“全部职员都进行连串的讨论,搜集到的资料被列出来。”经过分析后,再把有意义的资料付印,在各公司之间自由流通,而且通常把美国技术杂志上的相关文章,或技术研究会发表的报告消化整理,并列在一起,这位主管的结论是:“他们已经把资料收集变成一项科学。”
    这样作有什么收获呢?美国高度科技公司主管认为,对日本的极大型积体电路计划来说,情报搜集具有重大贡献,这个四年计划预订耗资二亿八千万美元,政府提供一半资金,由通产省居间协调,目标在于提升日本的科技,使日本在极大型积体电路上,亦即在下一代的半导体方面,至少能跟美国并驾齐驱。美国科技分析集团公司总裁席尔相信,下一个阶段
    ——也就是在一九九○年前,把极大型积体电路技术,运用到所谓的第五代电脑上——日本的计划,将依赖大量的西方资料支持,已是很确定的事实,因为在极大型积体电路硬休的应用上,软休将是原动力,而日本在软体方面,显然遥遥落在美国之后。
    日本现在在加州矽谷活动,主要目标就是要缩小软体方面的差距,席尔表示:“三年来,他们派出软体工程师,并雇用美国的软体人员,在矽谷设立了监听站。”席尔估计,日本公司在美国共部署了一千五百名软体专家,一年共耗用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美元的费用。
    美国大和证券公司执行副总裁艾伦慨叹说:“相形之下,美国在日本的工业情报活动实在微不足道。”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