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国际能源局首席经济学家范斯逊谈中国石油生产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12-01

    【香港《文汇报》十一月二十六日译文】题:中国石油储藏及产量评估(原编者按:国际能源局首席经济学家范斯逊日前在广州近海工程展览会的研讨会上发表讲话,预测八十年代世界石油市场的走势。范斯逊在讲话中对中国石油生产的前景亦作出估计。虽然他对中国含油盆地的分类与国内实际情况容或有出入之处,但以其身份而言,他的分析甚具参考价值。)
    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看来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中期及较长期的前景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
    现已知道中国总共有三十个有希望的含油盆地,其中六个有大规模的商业性生产,七个有规模不大的商业性生产或非商业性生产。其余的不是没有进行勘探,就是只在很少范围内进行过勘探。虽然约三分之二的含油盆地在陆上,但是中国石油工业将来的发展,很大部分寄望于南海及东海离岸地区的开发。
    预料中国未来增加的储量主要来自离岸地区。根据各个不同的估计,离岸地区的可采储量约在一百五十亿桶至二百五十亿桶之间。(七点三桶折合一吨)
    除渤海外,江苏盆地、台湾海峡及雷州盆地(从香港延伸至北部湾)均发现石油。
    中国将来的石油产量未能确定,主要是与发现新油源及油田开发的速度有关。在跟外国石油公司合作下,中国将继续对其石油资源进行广泛的勘探开发。
    若正在进行的勘探开发计划获得成功,则中国有可能在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达到每天生产四百万桶石油。
    中国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估计约一百七十亿至一百八十亿桶之间。外国专家根据有限的资料,普遍认为中国的陆上石油储量约在三百五十亿桶到六百亿桶之间,再加上离岸一百五十亿到二百五十亿桶,则中国将有可采储量五百亿到九百五十亿桶。有些专家的估计甚至更乐观一些,超出这个范围之外。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尚无多大开发的油页岩储量,估计约一千四百亿桶。
    中国的石油产量由一九四九年的每天二千桶,迅速增长至一九八○年的每天二百一十二万桶。目前石油产量的大约百分之七十五,来自工业集中的华北及东北。年产量近半来自大庆油田。在南部离岸石油储量及偏远地区陆上油田大规模开采之前,在短期内中国石油产量的增长要依靠华北盆地,包括胜利、大港、渤海等油田。较长期的增长看来会来自离岸地区(渤海、江苏、台湾及雷州等盆地)及西部省区(塔里木、准噶尔及柴达木等盆地)。
    离岸渤海盆地的产量可在八十年代中期或稍后时间达到每天五十万桶。在八十年代中期及末期之间,江苏盆地包括黄海在内,可提供每天二十万桶的产量,台湾及雷州盆地合起来可提供每天三十万桶以下的产量,雷州地区至今已打出较轻的多硫无蜡质的原油,很适合提供出口。
    西部内陆省区亦不错,构造较中国其他地区浅,油质较轻,有潜力在八十年代中期至末期提供接近每天五十万桶的产量。主要困难是基本设施不足,西部盆地离中国主要工业区一千五百至二千英里,要将石油送到市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公路、油管及建屋计划,这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但需要时间及投资大量资金和人力。此外,中国还有其他大型含油盆地,如包括玉门油田在内的甘肃西北盆地,这地区连同四川可能发现的油藏可在八十年代中期至末期之间每天提供约五万桶的产量。
    总而言之,中国石油生产的潜力实在很大。主要困难是勘探、开发及基本设施的建造需时。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和其他外国石油公司的协助下,这些问题可以较快地解决。中国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成功地把石油产量增加一倍。
    在八十年代下半期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会员国和苏联的传统石油产量看来会下降,而石油出口国组织不会每天生产超过二千六百万至三千万桶石油。到那个时候,从八十年代下半期开始,中国新增的石油产量及出口量,肯定会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