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读者文摘》介绍法罗群岛(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10-30

    歌唱是岛民生活的另一要素,也是追怀往昔的另一个主要环节。儿童到了就学年龄,几乎都会唱几首古老的歌谣。歌谣总数约二百五十首,构成一宗世代口传的珍贵遗产。歌唱时往往充作环舞的伴奏曲,而在欧拉夫索卡节表现得最完美。规模最大的舞会在托尔松市举行,搭起的帐篷容纳得下好几百人。里面各种年龄的男女人士,大家高举前臂,快速旋转,鞋子重重踏着古老歌曲重叠句节拍,女人的裙子旋转成一片红、绿、蓝等五光十色的光影。
    岛民并不拘限于某种职业。渔人可能加入剧团为演员,牧羊人也许出版过诗篇——出版家又兼差务农。他们认为有才具就该发挥,劳心与劳力的行业并无高下之别。
    在诺梭岛没有停留多久,只见太阳露出面来又隐没,先后不下六次,雨落落停停的次数也一样频繁。“现在你该明白了我们何以称法罗群岛为‘也许之乡’了,”也许明天会放晴——也许不会。也许你企盼的渔捞作业能成行——也许不能。处于经常令人受不了而又总是难以逆料的环境,这是对人生保持一种既轻松又近乎喜悦的看法。
    虽说群岛上有些事物仍维持原状,如果认为一切依旧,那又是误解。年复一年人口流动,年轻人离开了比较孤立的岛屿和僻远的村庄,前往首府和第二大城克拉克司维克市,留下无人居住的空屋——少数地方简直整个村镇都荒废了。
    迈基尼斯岛位于群岛最西端,去那里一趟,最能察觉上述情形,而在冬天,这个岛恐怕是欧洲最不容易去的地点之一。从托尔松市出发,须先乘短程渡轮去瓦嘉尔岛。岛上曲径通幽,穿越玄武岩和火山灰凝岩构成的山峦。由于地势忽高忽低,这岛看起来跟另一些岛屿一样,好像一块千层糕——顶上的草便是绿色糖霜。
    船上引擎停息,一阵奇特的声响压倒了风声:数以百万计的禽鸟呱呱争鸣,共有六十八种之多。整个群岛中以迈基尼斯岛最为青翠悦目,因为鸟粪助长植物,在白日无尽的夏季,尤其显得生气蓬勃。其实这地方日渐雕零。唯一的学校因为缺少学生,时常全年停办;年轻人大都去了托尔松市或克拉克司维克市,几乎肯定不会回来了。群岛的其他地方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本地人以标准的坚忍方式接受这种趋势。“我们当然不喜欢变革,但我们知道,不能不适应当前的世界,”在一九八一年前已任总理十年之久的艾特里·丹模说。“不幸,”他补充说,“在适应无可避免的变革时,并不是每次都有充裕的时间。”
    丹模解释,法罗群岛的经济特别倚赖渔业。但是各国扩充领海——一九六四年原为十二海里,一九七七年有些地方扩展为两百海里——等于将法罗渔人排斥在一些最丰饶的渔场之外,使这群岛自一九四八年实施自治以来,遭遇了一次极严重的危机。
    要求丹麦增加每年的津贴,包括经济援助(现在约为丹币三亿五千万元),是大家都不愿意考虑的对策。“没有一个民族愿意靠施舍过活,”丹模率直地说。岛民倒希望和近邻加强合作,设法争取捕鱼特许权。在目前,他们开始探索新方法,以便开发靠近本土的渔场,并且去南大西洋的新渔场进行试验。“我们保持乐观,”他说,“从前我们应付过危机,这一次也会克服困难的。”
    这个“也许之乡”,至少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不论今天或明天遭遇何种考验,坚强的法罗岛民必然能够生存下去,而且不断发展,欣欣向荣。(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