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读者文摘》介绍法罗群岛(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10-29

    这个群岛令人神往,有美不胜收的天然景色和刻意保存的旧式生活
    【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十月号文章】题:法罗群岛——也许之乡
    快乐的人群拥过狭窄的街道来到广场上,许多人身穿鲜艳的假日服装,都是传了好几代的古董。旗杆上飘扬着法罗群岛的白底蓝边红十字旗。市内笑语喧阗,采声四起,音乐洋洋盈耳,因为全民欢庆的欧拉夫索卡节正式开始了。
    七月二十九日是北欧守护神圣欧拉夫的节日,几千人是从那些散布得很远的岛屿赶来的。忽然一群鸟掠过长空,好像专程向这每年一度的庆典致敬。
    这景象颇为贴切,当年能发现法罗群岛,实在应归功于鸟群。这里有十八个云雾缭绕的岛屿,在北大西洋中排列成倒三角形,距丹麦海岸大约一千三百公里,是八世纪时爱尔兰僧侣首先发现的。他们注意到每年灰雁北归的方向,驾着单薄的牛皮艇一路追踪,终于抵达雁群筑巢地——杳无人烟的法罗群岛,并视为绝妙的世外桃源。到了九世纪初叶,一批维京人看中这些古怪得可爱的岛屿,决计定居下来,因而搅乱了僧侣的清修。这些维京人见到僧侣带来的绵羊,便将这地方命名为绵羊(法罗)群岛。
    从一三八○年起,法罗群岛隶属丹麦王国,在一八一四年又成为丹麦的一个郡,但是一千多年来,维京人后裔始终坚决维护他们的传统和语言。旧式议会业已废除,民族思想却保持不坠。二次大战时德军占领丹麦,英国人则登陆法罗群岛,在这里建立海空军基地,岛民升起自己的旗帜,欣然和英国人合作。他们的渔船虽然三分之一以上遭炸弹和鱼雷击沉,受围困的英国迫切需要的鱼产,还是有一大半由勇敢的法罗岛民供应。
    后来在一九四八年,独立运动兴起,丹麦只好让步,允许这群岛实行自治。如今岛民选派两名代表出席丹麦国会,在内政上则完全自主,还拥有自己的旗帜、邮政系统、钞票和语言文字。
    如今这个四万四千人组成的蕞尔小邦既维护了固有传统,也跻身于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行列。岛民自诩为最佳水手,即使在擅长航海的北欧人中也算首屈一指(几乎所有的格陵兰船舶,以及丹麦百分之十的商船,都是由法罗岛民充任高级船员),他们的现代化渔船更远航至加拿大沿岸和南大西洋。繁荣的托尔松市人口仅一万三千,却有国立图书馆、博物院、大学、剧场,还有几家书店、电影院和三家旅馆。
    可是岛民也特别守旧。撒克松村坐落面积最大的斯却摩岛北部,附近有保存得很仔细的中古式杜吴格达农庄,游客一见之下,便能体会他们的守旧习性。这地方往往一连几天狂风怒号,所以罕见树木,农舍用现成的石块和草泥建造,盖着整齐的茅草屋顶。这农庄寂静得出奇:近旁有喧腾的瀑布,从幽暗的高山倾泻而下,还有盛产鲑鱼的溪流汩汩地穿过乱石罗列的草原,除此以外别无动静。雾像清梦似的舒卷不定,环绕崎岖的峰顶,面对如此迷人的景色,游客会恍然大悟,何以法罗群岛的民间传说总离不开具有法术的守护神,而这些神祗据说都住在溪流、岩石和山岳之中。(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