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苏刊转载英报文章《血染银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10-27

    说宣扬残忍和暴力的影片在美国泛滥成灾,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舆论对此表示义愤
    【苏联《在国外》周刊第三十一期转载英国《泰晤士报》文章】题:血染银幕(作者:迈克尔·李普曼)
    (原编者按:着意宣扬残忍和暴力的影片在美国泛滥成灾,给青少年以极坏影响,培养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社会舆论对此表示的公正义愤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因为恐怖片的生产是有大利可图的生意。在追求金钱为唯一生活目的和最高道德标准的社会里,根除这一公害也因此成为徒劳无益和想入非非的企图。这就是对国内犯罪率剧增而深感不安的美国社会学家和电影活动家得出的结论。)
    不是电影和电视发明了暴力。然而,电影银幕充斥着宣扬暴力和残忍的影片,给观众合盘托出残暴行为和野蛮场面的细微情节。这些都造成影响。开枪射击里根总统的凶手约翰·辛克利承认,他是看了《出租汽车司机》的电影后,受到“鼓舞”而犯罪的。
    好莱坞有人在认真地思考,电影是否走得太远了,是否到了应该停止在银幕上出现泉涌血流的这类问题。如果证实,一个潜在的杀人凶手是在力求同他从银幕上看到的凶手进行比赛的话,那么不负责地继续生产这类影片是否也是犯罪行为呢?
    但是,对于这种问题的回答,所有演出生意的巨富们最终说的都是同一句话:我们不是公众的主人,而是他们的奴仆。我们给他们的是他们想看的东西,他们为此而付钱。是啊,在这场争论中,票房收入是决定性的裁决者。要知道,暴力电影能挣钱,而且挣大钱。
    ……在“梅斯”电影院的售票处里,自动售票机的敲打声音不停,这说明希望看电影《夜鹞》的人数量是相当大的。这是一部反映国际恐怖分子集团的电影。影片是以一枚炸弹在《阿尔丁格和霍布斯》百货商店的化妆品部的爆炸揭序幕的,炸死了几个人。此后,集团的头目在一栋英国式房子的楼梯上,用掩饰在六弦琴套子里的自动步枪打死了三名侦探。最后,他本人死于一个主要追踪他的侦探之手,确切地说,死于他的机枪。
    在索道上发生的一个场面是影片中的高潮。这个索道是现实中存在的,它把曼哈顿和东江中心的小住宅区——鲁兹维利塔岛连接起来了。其中一个“主人公”向“空中电车”发动武装袭击,击毙一名妇女,把其余的乘客留为人质。
    “空中电车”是纽约市每天行之方便、广泛普及的短途客运的交通工具。可是,影片《夜鹞》刚开始放映时,索道不得不关闭几天,因为乘客担心犯罪者努力把影片中的教唆变成现实……
    在美国,暴力场面只允许在电影中出现,对电视加以一定限制。但是,好莱坞的某个人认为,由于家长的批评而采取的这些限制带来的坏处要多于好处。汤姆·曼克维奇就说了这种看法。他是影片《心向着心》的制片人,许多电影和电视剧本的作者。“电视给我们看到的暴力是没有凝血块和受害者痛苦场面的暴力,这是否就没有更大的危险呢?要知道,如果观众不看到痛苦的情景,那么他们,特别是青少年就不能理解犯罪分子造成危害的深度和广度。为什么电视台的人认为,播放暴力的全部危害会产生不好的作用呢?”
    其实,这些规章不是在所有电视节目中都能得到遵守的。例如,它们完全不播新闻节目。在里根总统遭枪击的那天,电视台没完没了地播映总统由于疼痛而喊叫和他的新闻秘书躺在血泊中的一些纪录镜头。
    曼克维奇持的观点在好莱坞是十分流行的,他认为电影对激发人们进行暴力和残忍行动不应负有责任。“我认为”,他说,“讲述残忍事实的美国影片,实际上是美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在这个社会里,病态心理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买到武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犯罪现象如同美国这样繁荣。所以我认为,不是电影创造了这样的社会……”
    但是,有些人认为,这种立场恰恰是回避责任的表现。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德华·斯登布鲁克说:“电影只是消极反映客观存在的暴力社会的说法,意味着推卸所有的责任。已经证实,如果经常给孩子们放映犯罪电影,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斗。大概,要杜绝我们生活中的犯罪和残暴现象,必须先从电影和电视银幕上对它们加以谴责。”
    在美国,宣扬犯罪的影片可得到可观的收入。的确,电影剧本里暴力讲得越多,钱挣得也就越多。……残酷的世界产生残酷的电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