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日本对辛亥革命的支持与干涉(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9-29

前言
    在二十世纪初,日本人对中国革命运动确实出力不少,对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的援助,也是一段富有色彩而饶有兴趣的故事,这可说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列强之中与中国关系最深的莫过于日本。日本的侵华野心非一朝夕,武昌起义实予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本朝野各方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不一致,大体而言,民间颇多赞助革命(虽其动机并不单纯),而元老及当政的西园寺内阁则倾向于维护清室,至于陆军及“大陆浪人”则醉
    心于所谓“满蒙独立运动”,藉以独占南满的权益,并进而攫夺内蒙。虽然日本内部的意见颇为分歧,但有一共同的看法,即认定中国的动乱实为日本千载一时之良机,正可利用之以扩展其在华利益。
    日本政府自始即坚持“君主立宪制”的立场,全力扶持清室,盖不愿中国出现一个与它不同政体的民主共和国,更不希望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府,只期待腐败的满清政权苟延残喘,以利其宰割。但因中国内部局势的剧变,以及国际情势的错综复杂,日本的“拥清反革”政策完全破产。及至袁世凯受英国的幕后支持,展现共和局面以后,日本愤而暗中支持南方的革命党,藉与袁氏政权对抗,复因经济侵略的野心过炽,这种“两面外交”亦遭受革命党的杯葛而失败。
    日本对中国干涉政策既不能实现,于是为了挽救外交上的颓势,乃思与俄国勾结,以巩固并扩展其在我东北及内蒙的特殊权益,而于一九一二年七月,与俄国订立第三次日俄密约。同时设法阻止列强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另提交换条件,以图遂行其敲诈之目的。
    日本是一个“绝对主义天皇制”的军国主义国家,军阀及财阀实为侵略中国的主谋者,由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因应过程中,已可窥出军部对“满蒙问题”最为热衷,而财阀则志在攫夺华中、华南一带的经济特权。至于民间团体或“大陆浪人”,虽态度各有不同,但大多数都想利用革命党。惟仍有少数人如宫崎寅藏等始终诚心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大业。以下仅就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政策及各方的态度加以叙述与分析。一、革命运动的根据地
    中山先生致力革命凡四十年,自一八九五年首次革命——广州起义——失败之后,亡命日本,即以日本为根据地,直到一九二四年最后一次赴日,前后达三十年,其间共有十五次东渡,实际旅日时间亦达九年数个月之久,与日本朝野人士的结交极为广泛,因而“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且认为“日本维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中国革命是日本维新的第二步,中国革命同日本维新实在是一个意义”。中山先生之所以选择日本为策动革命的根据地,一因“其地与中国相近,消息易通,便于策划”,一因革命举兵在需要军费与武器弹药的供给,俱有赖海外华侨或外国人的支援,而日本各界人士对此实极热心(姑不论其动机如何),且自一九○○年拳乱之后,留日学生激增,革命组织与宣传转趋积极,足见日本正具备优厚的条件。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山先生乘轮潜往日本,暂居横滨,这是中山先生亡命日本之始,也是此后国民革命与日本发生密切关系的开端。但此次逗留时间极短,与革命党人交往的日本友人只有菅原传、曾根俊虎与宫崎寅藏(滔天)等数人而已。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山先生前后赴日达十一次之多,共住了六年之久。在日本筹划革命最为积极,所受日本友人资助亦最多,其中较重要的,有一八九八年日人促成中山先生与保皇党的康有为合作、一八九九年援助菲律宾独立运动、一九○○年的惠州起义与一九○五年同盟会的促成等。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尤具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日本友人对革命党人的援助方面,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在日本的“志士”之中,与中山先生思想最接近的宫崎,由于中国革命之屡次挫折,自惠州起义后,即改行为“浪曲”师(浪曲或称浪花节,类似鼓词)。这正显示在政治上、财政上既无独立基础,又无有力后援的民主主义者,已逐渐脱离了支援中国革命的主流地位,反之,以扩张国权为目标,国粹主义色彩日浓的玄洋社及黑龙会之流的民间人士,却在日本企业界的财政支持下,加深其与同盟会之关系。
    一九○七年,日本政府居然加强其对革命党人的压制,并决定驱逐中山先生出境。但约定三年后允许再入境,并馈赠七千日元。
    其后萍乡、醴陵、钦廉等役,日人亦多参加者,惟孙先生离开日本之后,同盟会东京总部同志之间发生龃龉,日人同志间亦分成两派,以致萱野等返日购买武器计划屡失时机,未能顺利进行,引起孙先生对平山周、北一辉和田三郎等人的不满,遂将一切委诸宫崎。
    孙先生在安南、星岛等地继续策动革命,均归失败,乃再作周游世界之计,但欧美距中国过于遥远,有鞭长莫及之慨,乃于一九一○年致函宫崎,请犬养毅与头山满,游说桂(太郎)内阁的陆相寺内正毅。旋于六月十日,不顾日本政府禁止入境之令,秘抵横滨,并化名“高野”,居于宫崎家,然不久为日本政府所探悉,于下旬即被迫离日,转往新加坡。(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