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苏联人民可从未来的五年中期待些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9-01

    【在西德出版的《播种》杂志一九八一年第六期转载苏地下出版物文章】题:苏联劳动人民可以从未来的五年计划中期待些什么?
    为了使一个国家没有饥饿,每年生产的谷物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应为五百五十公斤(对于苏联来讲,这就是一年一亿四千五百万吨)。但是,要保证使居民有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计算一年至少要有一吨谷物(对苏联来说,需要二亿六千五百万吨)。这样,甚至偏高的计划任务也还差三千万吨。据苏联官方材料,一九八○年头九个月的肉类生产为一九七九年同期的百分之九十五。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这就意味着按我们每个人计算的肉类产量应当是减少了百分之六。正试图依靠进口来解决肉类问题。
    由于饲料不足,一九七九——一九八○年提出了牲畜的屠宰比例。要恢复牲畜头数至少需用四年时间。没有任何把握认为一九八一年和今后几年内收成将会比一九八○年好。
    党的领导明白这一点,并试图采取一些措施。但是有哪些措施呢?除了口号和号召外,迟了五十年才提出了鼓励公民个人经营主动性的主张。为此而建议公民按合同喂养农庄和农场的牲畜。向他们许诺说,将保证向这类牲畜供应饲料,但很难设想,在经营谷物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许诺如何兑现。此外,老百姓记忆犹新的是,当局已多次亲切地允许农民养牛,并且也多次不容多加议论就收回了这些牲畜。新冒出来的措施是否能给居民食品供应带来根本的改善呢?当然不能。要坚决改变农产品的供应情况,必须同样坚决地改变整个农业政策。
    经验告诉我们应向哪个方向进行改革。在个人使用的只占全国耕种面积百分之零点三的土地上,生产着全部食品的约百分之三十。而在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土地上,即农庄和农场的土地上,生产着其余的百分之七十。因此,个人使用的宅旁园地的“产量”,至少要比农庄农场制度条件下高百倍,尽管个人宅旁园地几乎得不到农业机器、运输工具、肥料、化学药剂、优质幼畜和优质种子和秧苗的保证,更不用说高超的农艺指导了!
    可见,国家是有办法摆脱粮食危机的。但是,党和国家领导力求保持自己控制经济的权利的意图妨碍了这种办法,并从而束缚了农民和其他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主动性。目前的情况是,国家许多地区实行凭卡片供应肉类、油类和奶类,而且奶类只卖给幼儿。
    工业方面,据苏联官方材料,增长速度一年比一年下降。苏联工业衰退的趋势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出现。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特别低:一九七九年——百分之三点四,一九八○年——百分之三点六。这是整个战后时期最低的发展速度。
    首先受影响的是消费品的生产。这使稀缺类的商品清单更长了。甚至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的一次报告中也不得不指出缺少肥皂、洗衣粉、牙膏和诸如此类的物品。在企业不是以满足居民需求而是以完成按数量、卢布和吨位计算的计划的国家里,只能是如此。举一个典型例子:缝纫厂的领导在完成按卢布计算的缝纫品生产计划时可获得奖金。很自然,单位产品的价钱越贵,就越容易完成任务和获得所向往的奖金。为此可采用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用较贵的材料。因而,便宜的布料制品就成为稀缺的了。这样的例子可举出数千个。而这只是涉及到苏联工业一般能够生产的商品。
    居民需要什么,一般是清楚的。究竟为什么不根据需求组织生产呢?这是因为计划制度和经济的集中性不允许,使经济变得不灵活,没有能力满足劳动人民的需求。但工业品商店和仓库并没有空着。货架上摆满谁也不要的商品,很快就得降价出售或报废。可是生产这些商品却消耗了大量原料和工人的劳动。
    然而这又与“人民的仆人”及其食客们有何关系呢?只有当生产掌握在从物质利益上讲劳动结果与本身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手中时,并且他们有权表现经营主动性时,居民才能保证获得所需的一切消费品,“稀缺”一词才将成为历史陈迹写在回忆录上。
    而目前,稀缺商品是额外掠夺老百姓的投机倒把者和各种“买卖人”大军的收入来源。许多人关心的是甚至使现有的商品也成为稀缺的。有一种使寄生阶层发展和致富的倾向——这就是劳动者有目共睹的现实。
    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并不是工业品不足的唯一原因。轻工业落后还同另一个情况有关,即它与军事工业相比显得是一个穷亲戚。我们没有能力同时拥有火箭与黄油。
    变相涨价连续不断。从市场上取消某一些商品,换上几乎同样的商品,但用的是另一个名称和另一种价格。而正式涨价的目前只是有限的一些商品,即所谓的奢侈品。虽然说冬季用的帽子或羊皮袄未必属于奢侈品。
    而且,多年来都在考虑提高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各地区的指导员已向宣传员下达了半官方的通知,说什么苏联肉类的成本为每公斤四卢布、鲜奶油每公斤八卢布,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帝国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凶险阴谋,国家今后已不能继续像以前那样为保持肉奶产品现行价格不变而被迫给予差价补贴了。
    就是这样来给公开提价造舆论的。除肉类和奶类外,这些指导员还预告要提高电和汽油的价格,以及提高家具、天然纤维纺织品和其他许多种商品的价格(不知何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