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明报》社社长查良镛报道:《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谈话记录》(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8-29

原编者按: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日上午,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香港《明报》社社长查良镛,谈论了中国当前的若干重大问题。
    【香港《明报》八月二十五日报道】题: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谈话纪录
    邓小平副主席:你们到北京来访问,很欢迎。还要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罢?
    查良镛:是,还要去内蒙、新疆、长江三峡、上海、杭州等地。我一直对你很仰慕,今天能够见到你,很感荣幸。
    邓:对查先生,是知名已久了。
    《明报》时常有独特的见解,不过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查:是。有些看法并不相同。
    邓(指同时会见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你们昨天已谈过了罢。
    查:是。廖公对问题说得很详尽,还请我们全家吃饭。六中全会与“决议”
    邓:对于六中全会,海外一般的看法怎样?
    查:一般觉得,六中全会的决定很好。对人事的变动,大家是十分满意的。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主要对于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一般觉得比想象中的为好,因为其中缺点与错误的部分,本来一般预料不会说得这样多而透彻。现在的决议说得相当坦白公正,实事求是。
    邓:六中全会推迟举行,外界有很多猜测,以为是派系斗争,其实完全不是,惟一的原因是写定“决议”,差不多花了一年半时间。在写“决议”的过程中,我们反复进行了讨论,最大一次的讨论会有四千多人参加,此外有一千多人参加的,有几百人参加的,有几十人参加的。“决议”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所以必须郑重。文革与毛泽东思想这两大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必须有明白而正确的交代。毛泽东思想不但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第三世界,所以如何准确的评价,是十分重大的事情。
    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一些原则与理论,在实际应用上,我想应当适合国情,适合各国不同的具体情况。
    邓:对的。现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有多少种?有一百多种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采用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也有人对“决议”不满意,但今后要一心一意地向前看,不要再纠缠在从前的历史问题里。不过历史问题也不能不有所交代。写“决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总结,然后大家不再多谈了,今后团结一致的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我们还要做三件大事。第一,在国际上继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实现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第三,搞好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最重要
    查:我觉得,在国家统一这件事上,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基本的因素,比之军事行动、统战活动等等更加重要。
    邓:你说得对。三件大事之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最重要,我们的经济建设发展得好,其他两件大事就有了基础。经济建设是根本关键。
    目前的经济需要调整。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外国专家们,都认为我们的经济调整工作是必要的。调整要稳,时间不妨长一点,步调不妨慢一点。欲速则不达嘛。
    调整完成的目标,可以放到本世纪末。
    查:只要每年有进步,没有倒退,进步的速度是比较次要的。
    邓:对的。那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我会见,就在这个厅里,他坐在你现在坐的地方。他问我:“中国要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底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用一句简单明瞭的话来回答,倒不大容易。我想了一想,就回答说:“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中国人民每年平均收入一千美元。”这是指现在一千美元的价值。我这句话不是随口说说,是有根据的。目前中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每年大约是二百五十美元,十年翻一番是五百美元,再过十年又翻一番便是一千美元。这还不能说很富足,然而是小康了。我们的想法要实际一些,如果目标不能全部完成,打个八折,是八百美元。那时中国的人口是十二亿,那么全国的总生产是一万亿美元。
    现在美国的全国总生产是超过一万亿美元了,那时苏联、日本的总生产肯定会超过。不过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已有了大进步。(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