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苏联中央工业建筑科学研究所所长撰文说:今后十年内苏联小城市发展可望大大加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7-29

    【苏联《消息报》五月七日文章】题:明天的城市展望(作者:苏联建筑师联合会理事会书记、中央工业建筑科学研究所所长别洛乌索夫)
    目标明确地和有计划地管理城市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城市建设政策的一个原则性特点。在“苏联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和一九九○年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中清清楚楚地提出了“始终不渝地奉行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最近十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事。保证了中小城市人口数字的增长率,而减少了大城市人口数字的增长率。如百万人口的城市人口的相对增长率最近十年为百分之二十,而在上一个十年里增长率达到了近百分之三十五。但城市发展的问题仍然是尖锐的。
    首先,是产生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总的情况是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城市人口的增长是靠劳动力源源不断进入新企业、新建科学、教学、设计院等单位的出现。因此,近二十年来大城市居民的数字连同这些城市数量本身增加了一倍,而中小城市的人口则增加百分之五十。
    我国大约有二千五百个城市,大小不一,年龄不等、国民经济侧重面、建筑面貌各不相同。在独特的金字塔形的上部是四十五个拥有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而基础是一千八百个拥有达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这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由下述情况产生的:由于习惯,大城市总是“吸引”生产并继续以快速发展,而小城市除少数例外,都发展缓慢。大城市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基地。它们向本城居民提供最大限度的机会,以选择贡献劳力的位置、生活舒适方便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对技术熟练的干部进行必要的培养。大城市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往往比小城市高。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创造性地发挥个性,社会交往等等。
    另一方面,工业集中、交通工具总数的增长必然导致大城市生态问题和交通问题的加剧,在比中小居民点更大的程度上使水域和空域受到污染。城市的巨大规模在更大的程度上使居民远离了自然环境。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生态平衡。产生了必须兴建高速公路、地下铁道、造价很高的工程系统。结果,这样的城市的每公顷地皮“值”十五——二十万卢布。在中小城市,居民更接近大自然,感觉不到交通不便,呼吸新鲜的空气。人口少的小居民点对于科学生产活动来说是十分方便的。
    同时,小城市易于保存历史上形成的建筑形象和建立适应我们时代要求的公用事业和服务行业。
    由于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保证“乙”类各部门产品的增长速度要比“甲”类各部门产品的增长速度更高的要求,在中小城市部署工业的问题就变得特别迫切了。要知道,恰恰在这样的居民点里往往集中了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地方工业。此外,小城市在维持和发展民间工业的多样性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恰恰在民间工业中通常有邻近村镇的居民在农业休闲期从事劳动,并从而克服了由于农业劳动季节性而产生的复杂情况。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人们预期今后十年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可望大大加快。但是为此,城市建设者还要做许多工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