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浮士德:真人还是传说?(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7-29

    【苏联《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第三期报道】题:浮士德,真人还是传说?——浮士德对欧洲文学影响源远流长
    一五八七年,法兰克福出版了第一本民间读物,题目叫做“法力无边的约翰·浮士德博士”。同十五世纪中叶其他有趣的民间读物一样,这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聪明而勇敢的主人公那种令人发噱的趣闻,寓意深刻的传说,寓言,讽刺辛辣的打油诗,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奇遇,使作品读起来妙趣横生,特别受人欢迎。
    出版家什皮斯在编写有关浮士德的作品时,竭力把他能搞到的浮士德同代人的材料,民间故事,宗教传说和当时对于世界的粗浅的认识统统搜集在一起。他书中的浮士德与堕落成为撒旦奴仆的靡非斯特立了一个契约,靡非斯特要在二十四年内满足浮士德的一切愿望:带他去看天堂和地狱,给他一切享受和财富,使浮士德返老还童,还让最漂亮的女人海伦成为他的情人。作为报答,浮士德必须献出自己的灵魂,在二十四年期满后到地狱中去经受各种煎熬。稍后一些,一五九九年出版的维特曼的作品,不乏令人不可思议、有时甚至有点可笑的奇遇。但是,无论是什皮斯还是维特曼,都用浮士德的最终结局警告、吓唬读者:探索自然及丰富多采的生活的秘密,这种愿望本身就是一桩罪孽。
    一五八九——一五九二年,英国马洛对浮士德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写成一个剧本,名叫“浮士德博士生死大悲剧”。这个英国人是个自由派,也是个诗人、学者。他的剧本是根据什皮斯作品的情节写成的。但是,他作品中的浮士德已经面貌全非。他已成了一个孜孜不倦的真理追求者,敢于破除一切教条和经院哲学。他借助法术召来靡非斯特,想了解宇宙的构造,掌握它的秘密。剧本最后是失望等待着浮士德,因为靡非斯特并没有带来他想知道的一切知识。
    这个剧本以后,浮士德作为文艺复兴时代一个大胆而渴求知识的学者形象再次在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时候,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内,读者的兴趣主要被浮士德性格的另一方面——他的威力无比的法术所吸引。有关这方面的民间戏剧从十六世纪开始,一直在欧洲广为流传。
    到十七世纪中叶,第一部独立的版画作品问世。它是由才气横溢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书名叫《浮士德招魂》。
    在德国作家莱新的作品中,有一个以浮士德为题材的剧本片段。作家生前未能完成这部作品,但是,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醉如痴地追求解开世界一切谜的科学家形象。
    歌德在他的名著《浮士德》(一八○八年写成第一部)中,不也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中世纪书斋中一个不安、好动而充满探索精神的学者形象吗?歌德还在年青时代就看过有关这位充满德国信念的古代英雄的民间演出,后来,他写道:“看了寓意深刻的木偶喜剧《浮士德》以后,引起我复杂的反响。”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术士、巫师。歌德所描述的浮士德不仅是一位热情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一位热爱生活的创造者。”
    诗人一八三一年完成的第二部书中,浮士德的理想只是“在自由的土地上进行自由的劳动”而已。歌德作品中许多抽象的诗句充满了象征意义。歌德的这部诗篇是在半封建的德国完成的,然而,他笔下的浮士德对于二十世纪末期的人来说,也是未来人类的一个化身。
    按照诗人的思想,对善和真理的信念,对于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美好创造天赋的信念,使主人公终于摆脱了撒旦的威力。因此,在诗篇的结尾时,浮士德又一次被宽恕了。
    法国画家德拉克罗亚用自己的画笔塑造了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他给歌德的长诗作了许多色彩鲜明、情调激昂的石印插画。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作和雄辩的手势,并附有风格犀利的说明。德拉克罗亚把自己的画寄给了歌德。
    一八二八年,法国作曲家陪辽士根据歌德长诗的情节写了交响乐《浮士德的叱责》。
    一八五四年,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乐》完成。
    我们都记得歌德作品中浮士德的结果。为人类造福的活动,鼓舞和拯救了浮士德。作家、哲学家奥多耶夫斯基在自己的长篇小说《俄罗斯之夜》中,着意描写了浮士德精神的这一方面。这部作品是以浮士德与青年人谈话的方式展开描述的。浮士德与青年人争论的问题中,包括人类的幸福,艺术、认识在人生中的地位等等。浮士德给年青人朗读描写伟大音乐家、艺术家的作品。
    在奥多耶夫斯基小说的结尾处,浮士德把对俄罗斯艺术的热爱、对伦理、美学问题的探讨同西方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倾向对立起来。小说中浮士德提出的问题,大部份没有得到解答。
    二十世纪初,评论家、戏剧家卢那察尔斯基研究了这些问题。一九○二年,他写了一篇评论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的主人公卡拉玛卓夫的文章。文章标题就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俄罗斯的浮士德》。此外,从一九○六年起,他开始创作剧本《浮士德与城》,到一九一八年完稿脱手。他的剧本似乎是对歌德作品的理解和继续。剧中的浮士德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在他的领导下,众人齐心协力,在排干的沼泽地上建起一座大城市。
    一九四七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这本小说叙述了“不合群”的浮士德的命运,实际反映了法西斯堀起和发展时期德国精神危机的根源。(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