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工业发展迅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7-01

    说新加坡在制定工业发展策略上非常有计划、有魄力和重视现实,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创了令人惊讶的经济奇迹
    【台湾《经济日报》六月二十一日文章】题:新加坡工业发展策略
    到过新加坡的人,几乎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他们与我们同样是华人,而新加坡的华人竟能在短短的十五年内把国家建设得那么成功,尤其是工业方面的成就,特别值得称许。
    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控制之时,英国人对当地的建设甚少,只有英国办事处等建筑较具规模,而街道也只有用英文命名的几条街是规划得较有条理些,其他以中文命名、马来文命名的街十之九凌乱不堪。
    一九六五年时,新加坡失业情况非常严重,只能作些转口贸易或观光服务,至一九六八年,英军撤走,新加坡顿时面临产业的危机。
    新加坡由于缺乏各种天然资源,因此,独立后必须靠多国公司的海外资金和引进外国人才技术才能突破其先天的不足。
    从转口贸易变成劳力密集工业,这是新加坡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当各种工厂兴建起来后,新加坡本身的劳力不足工业需求,于是开放劳工进口(至今大约尚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工人是马来亚人),后来马国因发展石油、锡矿工业,征调回去许多工人,现在新加坡的工人中又加入了斯里兰卡、印度和菲律宾等国的人。对新加坡这样条件的国家而言,劳力密集工业占地多,耗用较多资源,生产始终停滞于初级工业阶段,这是很不适宜的,而且,其他轻工业国家可以提供更低廉的劳工相竞争,加上外来的劳工教育水准较低,文化程度亦差,徒然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很不划算,现在新加坡已进一步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工业,可算是第二次产业革命。
    多年前,新加坡首先成立了“劳工工资理事会”,由劳方、资方和政府三种人员组成,他们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订出一个加薪的标准。
    他们认为,要缩短贫富的差距,必须设法提高低所得者的赚钱本事,而不是压低高所得者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和训练,提高人民的生产力,以便能享受明显实质的经济成果。
    工资理事会通过的工资率是经过政府核准公布的,由政府率先实行,工会再对雇主施以压力,雇主只有接受,新加坡人对政府的威信一向看得很重,不敢不从,因此,工资调整相当一致。
    工资水准提高了以后,雇主势必要打打算盘,改为多用机器少用工人,结果就促进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附加价值低的行业,例如国内有人前往投资的成衣加工业、合板业就有许多家关门,或是转到马来西亚去。这也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可谓一石二鸟。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密集的工业兴起,不再需要那么多低技术的劳力,因此,劳力开放膨胀的问题也解决了,使邻近的劳工也不再入境来打工,而雇主为提高工人的生产力,只得投入训练成本,才得免被淘汰。有了人,还得有资本,新加坡的亚元市场很方便的吸收亚洲美元,世界各国在该国都竞相设立银行,加上该国给外商各种优厚待遇,如免税、提供工业区、准许其雇用外国人等,因此,资本的形成也不成问题。
    有了钱、有了劳力,还需要有技术及管理人才,这方面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去年新加坡政府将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而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工学院大事扩充,聘请日本的专家授课,着重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另成立南洋工学院,偏重实务的训练。将来还要成立管理学院,以传授技术、实务及管理等新知。技术学院除原有的两家外,又成立了新法、新德技术学院,分别与法国、德国合作,还有与日本合作成立了电脑系统科学学院。另外并设立技术管理局,可培养十六万名技术人员,这些全部是政府办的,现在新加坡的中学生在学校就有各种电脑程式为主的游乐设施,将来真不知能造就出多少电脑人才。新加坡在无天然资源的条件下,要想立足于国际社会,唯有提高其服务的层次,也就是靠各种资讯、科技、金融、管理等人才,提供亚洲各国所必须的服务,以肯定其存在的特质。
    当各种客观的问题解决后,又产生出另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们的工作意愿?
    在通常的诱因下,只能使一个人的潜力发挥三成左右,新加坡的企业间也面临跳槽及挖脚的情况,现在新加坡政府已积极提倡儒家思想,讲究道义、服务等观念,甚至在基础课程中也加重道德课程的训练,主要是希望有助于将来培养人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另外,政府也要求雇主订立终身雇用制和实施员工福利设施,这一套主要是学自日本。
    新加坡立国不久,各政府重要决策官员的年龄平均只有三十多岁,他们决定任何事情,总是以全国经济目标作前提,较少受到民间的阻力,而新加坡人对政府的信任也远超过别的地区。
    例如新加坡大学的课程必须依国家发展需要而安排,他们每年招收多少名额的新生,是由贸易局来核定的,主要就是怕学生将来毕业后无法充分就业,动机良好,教育部门也就不表反对了。
    新加坡官员的特色是年轻有朝气,只要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种族和谐的大目标,他们可以放胆的多尝试,试错了也可以马上纠正,但是这样国家的进步就快多了。
    从前面所述看来,新加坡在制定工业发展策略上是非常有计划、有魄力、及重视现实的,终于能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创了令人惊讶的经济奇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