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加拿大报纸评述我国储蓄额猛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6-28

    【加拿大《环球邮报》六月一日文章】题:中国的储蓄额猛增
    国家开设的中国人民银行迄今尚未公布的数字表明,在一九八○年,中国银行吸收的银行储蓄增加的数目是创纪录的。在城市,储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七,达到一百六十六亿美元,存在一亿二千万美元的不同帐户里。在农村地区,储蓄增加犹为显著——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达到七十二亿美元。
    在储蓄总数中,有百分之二十是活期存款,月息为百分之零点二四。有百分之八十是定期存款,期限各不相同。
    虽然中国一贯鼓励人们养成储蓄的习惯,作为“把群众手中的闲置资金用于建设目的的一个机会”,但是,最近出现的储蓄浪潮多半不是由于销售方面的成就,而是由于在工厂发放了奖金和农村里的食品生产者的食品价格上升。
    此外,还由于很多储蓄者被社会认为不光彩的这种看法消除了,在一个本来是很节俭的储蓄者的国家里,为消费者设置信贷便利,对存款付给利息。因此,中国的银行里货币的余额势必猛增。
    个人贷款在中国是件新奇的事情。优先目标始终是受到重视的农业和社办企业。贷款的利率清楚地表明了个人贷款的先后次序。
    最低的(每个月百分之零点三六)是对食品(这对遭受了旱灾的北方各省有益)和医药开支的贷款的利率。
    其次就是给私营“副业”(修鞋匠、餐馆业主等等)的贷款。用于购买消费品或房子的贷款的利率是最高的(月息在百分之零点六和百分之零点七二之间)。
    中国几乎不了解其他国家银行业务发展的情况,但是,它很想了解。
    它很可能在一九八二年二月份在吉隆坡举行的储蓄银行讨论会上涉足于国际银行业。
    中国银行有一些其他国家的顾客也许羡慕的特点:
    银行一星期七天都开门营业,在一些城市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营业;为了便利上班的人,居民区的工作时间是灵活的;由于普遍熟练的使用算盘,使得利息可以按月来计算;对出纳员进行有效的训练,以便使他们“在柜台的业务快、举止有礼貌和计算准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