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海伦·斯诺谈宋庆龄(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5-27

    十月间,美国报纸编造故事,暗指孙夫人和陈友仁考虑结婚,这消息把她气坏了,整整三个星期病倒在床上,没有比这更令她恼怒的了。这不仅侮辱了她作为孙中山遗孀的身份,而且曲解了她到莫斯科访问的政治目的。这样的情形真出乎她意料之外。
    孙夫人的第二个打击,就是普洛美的死。普洛美是孙夫人当时唯一的朋友,她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死于莫斯科。
    现在,最后一个打击到来了。“她的妹妹美龄大事铺张,在上海与蒋介石结婚,举行隆重的婚礼。”
    孙夫人憎恨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理由之一,就是她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让蒋介石利用她的名义和孙中山的名义去建立他政权的威信。她认为美龄的结婚在一九二七年事变之后匆匆举行,就是表示不尊重她在中国的地位。她的母亲和她一向反对美龄这门亲事,现在使她震惊的是她母亲竟赞成美龄的婚姻,她更震惊的是这次结婚实际上还是蔼龄从中策划的。
    婚礼以极热闹的方式,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举行,正当清党大恐怖之后六个月。
    孙夫人在一九二六年六月在汉口时,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当时她曾经要温仙·善(VincentShe-ean)将子文从上海带到汉口。在家里,他们两人彼此很要好,但子文无法动身,因为美龄和孔祥熙夫妇劝他留在上海,虽然他曾一度拿不定主意。
    宋家在一九二七年的分裂,决不是偶然的事。如果从当时中国社会阶级之间分裂的过程出发,去研究宋家分裂的真实原因,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宋家是中国第一个最成功的现代资本主义家庭,这个家庭,受过美国的教育。当查理宋同孙中山结成联盟的时候,这就表示,由查理宋所代表的上海集团支持了孙中山。
    在此之前,孙中山只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廖承志告诉我说:“孙中山这一批人的财政,完全来自海外华侨的支持。他甚至没有从广州得到金钱。美国和爪哇的华侨对他支持最大。”廖承志的父亲,就是经管孙中山的财政的。
    蒋介石在国民党里是“陈派”(陈其美派)。“陈派”在上海同青红帮有联系,而青红帮实际上掌握着上海的权力。宋家亦是上海帮,宋美龄同蒋介石在一九二七年的结合,就是上海这两派(陈派和宋派)的联盟。这种联盟是不很自然的,因为陈派看得起宋家,仅仅因为宋家同英美方面有关系。这一联盟表示,自一九二七年起,这一联盟将会带着本身利益矛盾在政治上支配全国。
    如果我们回顾当时那段历史,便可以了解整个宋家都是那时的联络人物。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外国新闻界对他们特别注意。宋子文和蒋夫人是一九二七年之后英美势力和中国政府之间的主要联络人,前者是商务方面的联络人,后者是政府使团和外国新闻界方面的联络者。孔氏夫妇是宋子文和宋美龄同本国工业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络人。
    自孙中山逝世后以迄中日战争,孙夫人就是中苏之间唯一坚定的联络人,虽然在此时期,中苏外交关系曾一度中断,但她总是赞成中苏恢复邦交。当然,这种主张只是一种间接的鼓吹而已,并无经过私人接触。她也是蒋介石下面的中国自由派分子同内地共产党之间联络线的象征。例如在抗战时期,她所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就是唯一替政府和共区同时筹募救济基金的重要团体。同时,孙夫人在某些程度上也侵犯到宋家其他姊妹兄弟的地盘,成为英美自由派同中国自由派运动之间的联系者。
    苏联人经过一九二七年失败的打击之后,便不过问中国的事,直至抗日战争开始,才产生某些合作的可能。
    也就是说,孙夫人是国际主义者——起初赞成海牙法庭和国际联盟,后来赞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她似乎不会支持在中国全盘反西方的倾向——即使共产党分子鼓励这种倾向,她也可能会反对。不碎的人类原子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春,她住在苏联,又去过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旅行。她在苏联的时候,正当托洛茨基同斯大林的斗争闹得最激烈,鲍罗廷由中国返苏,亦不得意。托洛茨基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被联共开除党籍,她还在莫斯科。那时,普洛美刚死。托派想利用孙夫人来攻击斯大林反对国外冒险的新政策,但她熟悉了斯大林之后,似乎对斯大斯尊敬起来,她于一九五三年重访苏联时,又会见过斯大林。
    蒋介石政府邀请孙夫人返国参加孙中山遗体安葬南京中山陵的典礼。她在离开柏林之前,对此行(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的目的宣称:“我再次强调我在一九二七年七月十四日在汉口所作的声明,由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反革命政策,我不再参与国民党工作。”
    自一九二九年以迄一九三七年日本占领上海时为止,孙夫人都隐居在上海老家。她时时对蒋介石政府的动静,提出有力的抗议,但中国报纸都不敢登她的评论,外国新闻从业员很少敢犯韪发表她的声明。在这段时间,她简直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可以咨询的人。她的房子受到监视,任何中国人去看她,都有危险。去见她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有政治活动。
    一九三二年,孙夫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盟的秘书杨铨(杨杏佛)被国民党暗杀了,有些会员被迫退出。这又是孙夫人一生中另一次不幸,因为杨铨不仅是她的朋友,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受人尊敬的自由派人士。
    《纽约先锋论坛报》所发表的孙夫人访问记中这样记载她的谈话,说:“如果孙中山今天健在,他将脱离这个国民党,宁愿它解散,而不愿让它的名字给封建军阀利用。藉反共为名而对中国农民和爱国分子作无谓的杀害,对日本在中国北方不断并吞土地却一点也不反抗,他绝不会同流合污……已经六年过去了,连一张简单的人权清单也没有,当然更没有什么宪法了。”
    民权保障同盟的目的是设法保护政治犯的审判权。当时大约有一万五千名政治犯在狱中待毙,其中大部份都没有经过审判。凡相信共产主义的,就要判处死刑,只要有一点点借口,就可加以检控,处以死刑。民权保障同盟也反对对囚犯的虐待和牢狱的恶劣情况。它批评新闻检查制度,认为言论和结社的自由是文明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剑拔弩张的混乱局面中,要想获得人民自由,简直是梦想。反之,国民党正想建立类似法西斯的组织——蓝衣社,整个国家都处于恐怖统治之下,一直至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为止。
    西安事变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释放救国会分子,这些分子都因为抗日活动而被捕。“七君子”就是闻名全国的人物,其中有后来当中共司法部部长的史良女士。他们受审时,孙夫人也去听审,以表示对他们的同情。
    孙夫人组织保卫中国同盟时,她的弟弟宋子文曾同意担任职务,一九四一年内战重新爆发时,他便辞职了。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孙夫人由香港到广州,在日本占领香港广州之前前赴重庆,住在那里直到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为止。后来她重返上海老家,成立一个新委员会,称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美国纽约有一个联络机构,称为中国福利基金筹募委员会。
    孙夫人已自我证明,她是经过历史回施加速器冲击之后不碎不裂的人类原子。这种冲击是很少人——男人或女人——所能忍受的。她那久经风霜而孑然然屹立的精神完全是中国式的。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产生这样的女人。她的精神遭受无数忧患,但并没有因此神经失常。虽然她的国内外友人或合作者各自循着不同方向离开了或垮下了,但她始终保持神志清醒。
    孙夫人之所以是一位伟大的女人,并不是因为她有伟大的成就,而是因为她遭受过无数困难。在她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她不为所动。孙中山逝世之后,各种各样的人想利用她,无论什么贿赂都有,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孤独而满布荆棘的途径。
    (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