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报道:《台湾电影业面临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4-30

    【香港《大公报》四月六日文章】题:台湾影业面临困境
    台湾电影业和其它许多行业一样,今年因物价腾涨,电影业的开支水涨船高,台湾影片将面临成本升高、市场萎缩的困境。市场减缩的主要因素是:台湾影片水准不够。《台湾日报》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省人民对看台湾片的兴致不大,几乎绝大多数人,看西片的场数比台湾片多得多。该项调查报称,人们不爱看台湾影片的原因,不只是演员的演技、导演素质差,而且取材上多所抄袭,一窝蜂抢拍,致使人们有颇多的尖锐的批评,认为“武侠片打打杀杀,爱情片表演恶心,神怪片不合情理,总之一无是处,所以拒看”。
    有人把台湾影片水准不高归咎于片商,但是台湾制片商也有吐不尽的苦水,例如:资金差,人才缺,器材旧,题材少,税金重等;当然主要的还是钱的问题。台湾舆论界指出,台湾电影公司,以小成本的独立制片居多,财力多不够雄厚,拍片自然因陋就简,更谈不上制作“大”电影了。目前在通货膨胀率急遽上升的情况下,更难提高水准。这样势将引起恶性循环。
    台湾影片市场萎缩,外销无门,也是原因之一。以外国市场论,自一九七五年后,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台湾影片市场已等于零;过去曾是大好市场的东南亚国家,如今实施各项规定和配额限制,已使台湾影片发展益形艰难。如泰国,一九七○年到现在,外片配额从一百部减少到六十部。印尼的外国片除配额外,还限制给少数进口商。实际上,台湾影片在外国的仅有市场,只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已。不过,在那里它也遭到香港电视片和当地录影带的竞争,前景也日益暗淡。更何况台湾影片本身还有一个求新求变的问题。《民生报》说,整个台湾影片“市场行情已露出了危机”。
    最近,台湾电影界纷纷邀请日本演员参加演出,主要是为了适应台湾的“日本电影热”。但是,一家台湾报纸指出,它将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台湾片在东南亚的市场。该报说:“台湾多年努力,才在东南亚赢得了一批基本影迷;如果日本演员借着参加台湾片演出,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票房之后,这样,日本片将可事半功倍地打入东南亚电影市场;对于“海外市场日趋萎缩的”台湾影片来说,这将是个“严重的打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