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农药撒得越多,虫子繁殖得越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4-29

    苏科学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动物遭毒杀临死时向幸存的同伴发出负反授信号,能触发后者大大提高繁殖力。这种假设如经证实,将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三月二十日文章】题:适得其反(作者:苏联微型电子器件工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加扎尼扬)
    在农场的棉田里,一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农场附近,就是一个农用飞机的机场。可是棉农们却在用手捕捉棉花的害虫。我找到农艺师,他说:“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撒了农药一点也不管用。”
    “怎么,难道害虫不怕农药?”
    “就是这件事我一直弄不明白,撒了农药以后,棉铃虫成批成批的死亡。可是,新的虫子就象从地里冒出来似的,又大群大群地出现了。我们农药撒得越多,新的虫子也繁殖得越快。”
    真有这样的怪事?会不会是农艺师搞错了?我决定就这个问题去翻阅一下有关的生物学著作。结果真的找到了令人感到兴趣的答案。在《昆虫世界》一书中,专门谈了农药的作用。该书作者沙文写道:“杀虫剂能够杀死壁虱,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同时,杀虫剂又能诱发这种虱子大量繁殖的能力。”
    看来,生物世界在对付人类毒杀它的企图时,自有它一套独特的本领,那就是爆炸式的急剧提高繁殖能力。
    不仅昆虫如此,高级哺乳动物也是如此。犬科动物狼有一门近亲,叫做郊狼。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居民曾经因为郊狼为害而大量枪杀捕猎。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侥幸活下来的郊狼每一窝狼崽的数量比平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另外,雌狼受孕怀胎的年龄也大大提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人提出一种假设,认为某种动物被大量消灭以后,幸存下来的动物的生存条件相对地说比较好了,例如,食物要比以前丰富了,因此有利于它们大量繁殖后代。这种说法,似乎有理,其实站不住脚。当大量昆虫被农药毒杀以后,地里的庄稼也沾染了农药,对于幸存下来的昆虫,哪里谈得上什么生存条件的改善呢?所以,这种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我决定试试用自己专攻的理论——控制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某种成群的动物,用生物学家的行话来说,就是某种动物群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对于我们来说,犹如一个暗室,从外面不易捉摸透里面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个暗室有“入口”和“出口”。动物的出生就是“入口”,动物的死亡以及它的生存条件,包括食物、气候及其他偶然因素,是“出口”。根据控制论的观点,一个控制系统要长期有效地起作用的话,应该在“出口”和“入口”之间存在某种负反授方式(逆向联系)。例如,当一些动物被毒杀时,它们会发出某种信号,传给幸存下来的动物,刺激它们迅速提高繁殖能力。
    动物界是否存在这种负反授信号呢?应我的要求,有两个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所属新西伯利亚卫生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斯平朗斯基,用小白鼠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试验。
    他把小白鼠分成两组。在第一组里,他让几十只小白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只同伴服了过量的毒药以后死了。在另一组里,他抓住一只小白鼠,并不把它毒死,只是让它的同伴看着被逮走。从表面看,这两组小白鼠对自己同伴的厄运都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反应。可是,隔了不多久以后发现,第一组小白鼠的受孕怀胎率比第二组高了一倍。
    这个试验表明,确确实实存在着某种负反授信号。那么,究竟这是一种什么信号呢?有人说,也许是因为小白鼠“目睹”了自己同伴被杀的惨状,因而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不得不作出大量增加繁殖的反应。
    但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细胞和遗传研究所的尤·伊凡诺夫用自己的试验否定了这种“视觉”负反授信号的假设。
    这位学者用很普通的果蝇来做实验,结果发现这种昆虫的反应同小白鼠的反应完全一样。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否得出某些相应的实际结论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有时候,我们在用化学药剂消灭某种害虫时,往往忽视了某些“漏网分子”。这种做法遗害无穷,因为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没有注意到那些遭到毒杀的害虫临死时向幸存的同伴发出的反授信号能触发后者大大提高繁殖力。另一方面,我们在捕鱼的时候,只顾得把整网整网的活鱼拉起来,却不注意去有意地向那些漏网之鱼发出负反授信号,这也不是聪明的做法。
    如果我们在捕杀害虫的时候,先把它们逮起来,然后再运到别的地方去再杀死的话,这样做就明智得多。在捕鱼的时候,当我们拉起满载的鱼网时,可以先通一下电流、杀死一部分鱼,以使这些鱼在被电流击毙时向逃出去的同伴发出负反授信号,促使它们增加繁殖。这样做,可以增加江海等水域的渔业产量。
    对于蜜蜂,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把一块破布扔在蜂巢上,让一些蜜蜂叮这块破布死去以后,再把它拿掉。
    这样,蜂王会产出更多的卵,从中孵化出更多的工蜂来增加蜂蜜产量。这种负反授信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植物世界,从而使植物增加产量。
    为了取得最大的效果,首先必须弄清生物界这种负反授信号的实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是一个谜。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想,在涉及生死存亡的问题时,任何一个有机体都会动员自己的全部能量来进行自救。其中一部分能量就转化为某种信号,向周围空间发出。那么,这种信号又怎么进一步扩散开去的呢?
    为了找到上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又请斯平朗斯基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试验。他把小白鼠放在地下室,与此同时,他又在四楼把其中一只用毒药杀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地下室里的小白鼠的繁殖能力也明显地提高了。这种现象神秘极了。但是,如果我们假设负反授信号是按地球重力场的共振原理、沿引力传输的路线传播出去的话,这种现象就不值得奇怪了。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这毕竟还只是一种假设。要证实这种假设,还要作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成立的话,那它的实践意义是可想而知的。
    在许多家禽养殖场,鸡、鸭的笼子是分层堆砌的,不就可以利用这种原理来增加禽蛋产量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