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香港《明报》刊登评论说:大陆电影不注意细节真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4-28

    【香港《明报》四月十二日评论】(作者:亚林)题:大陆新影片失真惹人笑
    这两年来,大陆的电影事业恢复得较快,不但“长春”、“上海”、“八一”等著名老厂出品了不少水准较高的影片,就是一些新成立的“潇湘”、“广西”等省级厂,也制作了几部颇有水平的电影。虽然,在数量及质量上来说,比起“十年浩劫”前来说,仍有一段距离,但总比“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可笑局面好得多了。群众在工余饭后,有了较多的文娱享受。
    笔者每次到大陆,都喜欢观看内地电影。总的感觉是,在内容及编剧上,比港台电影健康及讲究故事情节,但在拍摄技巧上则落后得多了。虽然,也出品了诸如《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等镜头很美的影片,但从全局看,只能相等于“粤语残片”时代的水准。
    内地影片还有一个致命伤,就是往往不注意细节的真实。笔者在看电影时,常常听到观众在看到影片有失真、虚假之处时,发出“嘘嘘!”喧哗声。如影片《吉鸿昌》中,国民党的政府大楼上居然有“四个伟大”的标语字迹出现,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又如《刑场上的婚礼》,是发生在二十年代的故事,但珠江外景上竟然有爱群大厦,还有现代化的铁壳客轮,而影片中国民党军队使用的竟是“解放牌”汽车,车尾上竟还漆着现代车牌号码;这当然会引起观众的哄笑了。
    大陆影片另一失真之处,就是影片中的工人、农民家庭,往往住房宽敞,衣着华丽,家具陈设讲究阔气,夸大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引起观众,特别是灾区农民的不满。有一部故事片《雪山泪》,影片中的五十年代农奴主的家里,竟出现了七十年代的电镀钢精家具。就是战争片也是如此。红军万里长征,相信大家都公认是很艰苦。但在《大渡河》中,红军服装很新,而且在河里洗澡还浑身涂满了肥皂,真是太失真了。
    这种失真画面是有损于作品的感染力的,从而冲淡了影片的教育作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