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文汇报》文章:《出国者的苦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4-27

    【香港《文汇报》四月二十一日文章】题:出国者的苦恼
    近几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实施了放宽华人人口的政策,因此,我国人前往美国、加拿大、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是出国的华人,除了老幼者外,在职业上普遍都存有这样的苦恼,便是被迫改行。
    在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的唐人街里,有不少的酒楼、餐馆、商店的职工都是原来在祖国有一定的工业和医疗技术的,他们出国之前,满以为一到外国,在本人业务上,可以继续发展,谁想到了国外除极少数人,能够找到一份本人认为比较理想的职业之外,绝大多数人只能受雇于一些餐馆、洗衣馆、食品店,做个小职员,把原来的一技之长,也被逼丢掉了。
    例如:有一位在祖国工厂当女技术员的,去年到了纽约后,混了几个月,还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幸而这位女技术员懂得一点车缝(缝纫)工作,结果只有改行当车缝工。
    又有一个在祖国颇有经验的医生,到了加拿大,却走进一间餐馆里洗餐碟。
    改行,确实是华人出国后,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有些富有文学修养,或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华人,因为不甘心佣工于餐馆、酒楼、洗衣馆,只好投考到当地的一些短期训练班,如会计、保险、银行等训练班去学习业务技术,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高尚”的职业。
    然而谈何容易,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失业者不断增加,能够找到一工半职,已经是不简单的事情了,遑论其他。因此,“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固然是华人出国感到苦恼的问题,备尝失业痛苦,也非个别华人的事。
    在祖国,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很受人尊重,更可以在技术上大显身手,可是离开了祖国,常常要被逼改行,甚至失业,真有悔不该多此一行之感。
    笔者最近接到一位朋友从芝加哥寄来了一封信,满纸牢骚。因为这位朋友,在祖国,是个无线电器厂的技术员,现在却被逼在餐馆厨房里做烧烤,又因他的外语说得不好,连应付外国人的“楼面”工作,也缺乏本钱,只好躲在厨房里当烧烤伙计罢了。
    改行,岂止是我这个出国的朋友所感到的苦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