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巴黎开设“学日本讲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4-01

    【香港《大公报》二月十四日文章】题:巴黎开设“学日本讲座”
    “认识日本”开始形成为一门学问,已在巴黎出现。
    这是很新奇的事情,早十几年,日本即有“经济动物”之称;它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奇迹。
    先后两次石油危机爆发,在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声中,日本却能独树一帜。去年它的汽车产量达一千一百万辆,高踞世界第一;电脑工业也在追赶美国中,今天,除了航空、太空工业日本还输给美国之外,日本货差不多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这不能不引起各国的注视。
    美国、西欧都想学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一批批学者到日本对工厂企业进行考察、座谈,想揭开日本企业管理方面有效性的奥秘。但是他们发现,日本人这一套东西是它特有的,外人不轻易学得到。
    巴黎出现的这一股研究日本的风气,就是在日本对经济钻营、日本货在世界如水银泻地的背景之下形成的。正因为西欧与日本、美国与日本之间贸易战争不断加剧,使欧美国家更加想认识它它们的对手。
    巴黎的高等学府国立行政学院去年十一月成立了一个由学生组成的“日本研究讲座”,有步骤的研究现代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不可小觑这间国立行政学院,今天法国政府高级官员,差不多三分之一都是自该校出身。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不用说出自该校,今年四月角逐总统的共和国联盟总裁希拉克,前欧洲共同体的主席奥特里等都是行政学院的高材生。
    讲座成立到现在三个多月,已从日本请来了教授、外交官及法国学者,向学生讲授《经济战争—日本的输出问题》,以及日苏、日本与南朝鲜、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等问题。
    这个讲座每周举行一次,由教授、讲师、学生等在一起,就《现代日本》这个题目展开讨论。各个学生可自行选择题目。
    主持这个讲座的是一名法国人教授艾思曼,他曾在日本研究九年,是一名“日本通”。目前参加讲座的学生有二十多人,其中五人是女性。今年四月毕业后要到日本去实地认识这个国家一番。
    但是,欧美国家要了解日本固然不易,学习日本人的企业管理更加不易。
    由于民族性的不同,自然形成彼此间的隔膜。日本是岛国民族,有它独特的一面。拿企业劳资关系来说,欧美工潮就远比日本为多,而日本工人颇能和企业合作,即使前几年造船业不景气,许多船坞陷于停工或半停工,工人还是与资方合作,共同应付危机,直到最后造船工业开始复苏。
    日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每年招工或招收大中学毕业生,都对新入厂者进行“爱社教育”,要他们以公司和工厂为终身归宿。
    这种多少带有一点封建旧意识的“爱社教育”,正是日本企业得以维系工人的手段。
    事实上,日本的大企业也是推行铁饭碗和终身职政策。但是这个铁饭碗是否果然如铁一般的牢固,完全要看工人是否认认真真的工作。
    日本的工人必须勤劳工作,力求上进,否则别人就会赶上或超过他而升职晋级加薪。这种晋升是凭认真的工作、学习,经过考试而被上级提上去,因为是货真价实,才受人尊敬。特别是大企业,每一个工人、技术员都有进修的机会,只要肯学,不愁上不去。工厂的考试和考核制度,更迫使青年工人非苦学技术及理论不可。
    这种风气自然而然会出现在全厂,于是考试不合格,升不上级就感到是耻辱,连续若干年考试不合格将被淘汰。
    另一方面,企业和工厂又十分重视选拔人才。职工被提升后,对企业当局感激涕零,更加努力工作,日本人从小受的教育,对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乐业的精神很有关系。
    西欧、美国近年对日本经济成就的重视,进而要向日本学习,不是偶然的,因为向前看,今后日本的经济在世界还会继续起很大的作用,不认识这个可怕的敌手,欧美所剩下的少数工业优势也就岌发可危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