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香港时报》报道:《(台湾)校园歌曲变质 走上流行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2-28

    【《香港时报》一月二十日报道】题:校园歌曲变质走上流行路线
    “校园民歌越来越象流行歌了。”这是台湾各阶层爱乐人士共同一致的看法。
    “校园民歌”在民国六十三、四年发韧时期,的确有它独特的风格:一位歌手,一把吉他,满腔的热情,扣琴弦而歌,予人的感受是朴实无华,清新可喜。
    但是,随着“校园民歌”被引导走向舞台,走向录音室,然后灌制成唱片,它的面貌便因为观众、听众或唱片制作人的不同,而不断的有所改变。
    在演唱会的舞台上,有时是为了个人的表现欲,有时是为了票房,首先,在演唱阵容上渐渐地由个人独唱,转变为二、三、四人重唱;同时,也有些歌手开始讲些与歌曲本身毫不相干的闲话,企图哗众取宠。
    在歌曲的创作上,由于唱片公司的介入,制作人的构想往往暗示或牵引了词曲作者的创作路线,在成本与销路的大前提下,从前的歌手们那种为自己而作,为自己而歌的作品消失了。
    最明显的现象,是歌曲的曲式与曲调,已几乎被流行歌曲所同化,ABA与AABA的曲式,代替了从前“校园民歌”的自由曲式;曲调方面,一般流行歌曲的曲调进行模式与惯用乐句,也被歌手们大量采用。
    所以,有人说目前“校园民歌”与流行歌的区别,除了唱腔还稍微保留特色以及歌词还不致太肉麻之外,其余简直无所区别了。
    据关心人士指出,导致“校园民歌”趋向流行歌的最大原因,主要是唱片制作人及负责编曲者都不是由民歌手担任。
    一首歌曲,由于制作及编曲手法的不同,可以分别处理成古典的、摇滚的、中国民谣的或日本风格的味道。既然民歌手本身无法胜任制作或编曲工作,那么,制作出来的唱片,便无法避免越来越象流行歌曲。
    导致“校园民歌”变质的另一项重要因素,则是民歌手频频登台作秀。据了解,以演唱《雨中即景》、《阿美阿美》走红的歌手王梦麟,目前在歌厅的一日酬劳接近新台币两万元,其他稍有知名的歌手,参加一场演唱会的酬劳大都是三、四千元。
    出钱的是老板,鼓掌的是观众,民歌手为讨好老板与观众,只好日渐向流行歌曲与歌星们看齐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