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等问题的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28

    格罗恩:你在中国住过很长时间吗?
    特里尔:我到中国旅行过六次,最后一次是在今年(1980年)一月。
    格:你第一次访华是在什么时候?
    特:1964年,是在进哈佛大学研究院以前,作为漫游各国的学生去中国的。
    格:你对中国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特:在中国的第一次经历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国家,而在那时人们还不了解她。我决定攻破汉语关,后来就在哈佛大学学习了汉语·
    格:为什么说中国是令人振奋的国家?
    特: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几千年来,人民生活在那块土地上,这种延续性在中国人中产生了一种自信感。
    格:现在中国人是否对外部世界更加感兴趣了?
    特:是的。但他们兴趣的性质正在起变化。共产党的革命确实使中国更具有国际观念。
    现在他们更加了解世界了,他们认识到,自己可能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其他人的榜样了,而是正在向所有人求得帮助。
    格:我们是否会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
    特: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有条不紊的基础上同他们进行合作。
    格:大学是否完全恢复教学了?
    特:是的。中国的大学很糟糕,但现在都开学了。它们对国家的贡献不多。官僚主义成风,而且大学生数量太少。中国有二亿二千万学生,但是大学能容纳的还不到一百万。
    格:官僚主义有何改变?
    特:官僚主义并不缺少能量,但个人关系在中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格:妇女在社会上的情况如何?
    特:在城市里,妇女都参加工作,拿工资,还是较平等的。但在农村却不是如此。城乡之间的差别很大。
    格:个人和集体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国新一代是否正在发展一种盎格鲁撒克逊那样的个性?
    特:我认为这是中国最令人感兴趣的事。在城市中,新型的中产阶级正在出现。一九四九年以来出生的六亿中国青年丝毫不了解中国过去的弱点。他们把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地位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下一步是人们将以政府能否满足个人的各种要求来判断它。
    格:中国缺乏技术吗?
    特:日常生活中的技
    术是原始的,全中国的电话还没有纽约一个市的多,全中国的电传机还没有曼哈顿市中心一幢大楼里的电传机多。他们也很缺乏中等技术。但在尖端技术方面——如核武器、空间技术、计算机——他们还是很先进的。
    格:他们还象以前那样痛恨苏联人吗?
    特:他们不象以前那样毫不妥协和神经质地反苏了。现在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格:俄国帝国主义还在吓唬他们吗?
    特:是的。中国人比我们早察觉到俄国帝国主义不断增长的威胁。
    格:有时看起来全世界就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苏联人越来越强大起来,好象被俄国人的力量弄迷惑了。
    特:北约(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从来没有坐在一起开过一次最高级的会议。如果召开这样的会议,即使苏联人不知道在会议中讨论了什么,他们也会因此而感到惊恐。这对他们有好处。
    格:我想请你作一番预言。假如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一九九○年并观察一下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她们之间的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
    特:从政治上说,我认为只要仍具备两个条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一,中国的实力比苏联弱并且不同她结盟;二,中国不是亚洲的扩张主义者。我认为,这两个条件将会继续下去,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和中国友好。
    我认为,美苏关系到一九九○年时不会是顺利的。中国可能和莫斯科建立一种更类似商业往来的关系,但我认为这种关系不会发展成如同她和华盛顿以及东京的那种关系。
    格:你认为到了一九九○年时,中、美合在一起将足以对付苏联吗?
    特:用军事术语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均势问题。但我认为力量的性质正在起变化。美国、日本和西欧依靠经济实力而发展起来的力量,很可能在十年时间内变得比苏联的旧式军事力量更为重要。一九九○年的中国将处在这两者之间。她正在上升,但并不是支配力量;她雄心勃勃,但还不是富裕的。
    (译自美《图书文摘》一九八0年六月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