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梁厚甫文章《专家看苏联的全球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28

    说苏的全球战略是所谓“瘐毙美国”的战略。一是使美国怕战,二是便美国在客观形势上不能战。苏采取这个战略就是要瓦解美国的盟邦,使西方觉得美无能而逐渐疏远美国。当前美的西方盟国表现出中立的兴趣就是这种趋势
    【香港《明报》一月十三日文章】(作者:梁厚甫)题:专家看苏联的全球战略
    有一件出乎意表的事情,今天美国的克里姆林宫专家们,特别是东方八大学也即是“长青藤联盟”各大学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苏联的全球战略,已比之美国的全球战略,为远占优势;美国所虑的,正是“等待瘐毙”的地位,这样的劣势,决不会因里根之到来而有所好转,反之,今后的里根,更会将美国的弱点,暴露于全世界的前边,因而引起了盟国的离心,促成美国回到“孤立主义”去。
    所谓“瘐毙美国”的战略,就是说:尽管美国武装到了牙齿,但美国却无法把武装来使用。不能使用,即是昆有如无。苏联设下了两个陷阱东方八大学的谋士们认为,近二十年的历史,是苏联设了两个陷阱,而让美国堕入内边的历史。第一个陷阱是令到美国怕战;第二个陷阱是令到美国纵使不怕战,但在客观形势上也不能战。
    第一个陷阱——越战是令到美国怕战的手法。美国在越南用兵十年,苏联占尽了便宜,而美国则弱点毕露。苏联何以占便宜?苏联的武力,在六十年代之前,原来不是美国的敌手。苏联利用美国有事于越南的时机,极力扩军,而美国则只有消耗国力。美国所露的弱点为何?一来美国的青年人反战,表现出美国无可用之兵。由于青年人反战,美国不能不改用募兵制度。但是,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出卖性命的士兵的薪饷,追不上一个清道夫,谁人还去当兵。
    里根虽然主张改善募兵制度,现在已明白绝无可能,他的左右,已主张恢复征兵了。今天的美国,尽可以大言炎炎,如果真的打仗,就图穷匕现。论手上现金之多,美国不及石油出口国家,论技术之优越性,美国已为西德和日本所赶上。二来越战结束之后,美国有所谓“越南战争后遗症”,即是说,无论考虑到甚么地方来用兵,只要人们说一句,这就是第二个越南,美国政府就要缩手。例如安哥拉事件的时候,也因为“第二个越南”的呼声,福特政府就龟缩起来了。这是美国堕入苏联所设“怕战”陷阱。
    第二个陷阱——人类是善忘的。苏联的第二个手法,就是:立心到处伸手,但初期必要选定美国无法用兵的地
    方来下手。又或者说,美国纵使勉强用兵,其结果必定是对美国无利,而对苏联有利的。具有这样条件的地方,苏联才伸手。“英雄无用武之地”阿富汗问题与伊朗问题,就可以完全表现出苏联的战略。苏联进兵阿富汗,由于阿富汗在腹地内边,非美国兵力所能及,于是美国只能用政治和经济来制裁。
    以伊朗为例。美国对伊朗,可做的事已经做尽了。未做的,只是军事,包括真正用兵与军事封锁在内。只要美国沉不住气,不愁伊朗不走向苏联那一边。只要苏联包起了伊朗的石油,西欧和日本,都埋怨美国。美国向伊朗用兵,是削除自己双翼的最有效办法。
    “选定美国无法用兵的地方来下手”的战略,一句话,就是避免阵地战。既然不是阵地战,美国就无法用兵。美国以往的战略学家,估计苏联将会进兵欧洲,进兵日本,或者南下波斯湾,甚而东指中国。这些估计,有道理,但会落空。自然不是说,苏联永远不会在这一些地方,但不是今天。还可以进一步解释,如果西欧日本和波斯湾的国家,都被苏联软化了,苏联为甚么还要去?
    这是美国陷入苏联“不能战”的陷阱。
    近二十年来,苏联设了两个陷阱来对付美国,即是上述的“不敢战”与“不能战”。美国都乖乖地进去了。我们不能不特别的注意,不敢战与不能战之间,从自己看来,是有分别的,但是,从他人看来,是没有分别的。美国自以为对某一种战争不能打,但是从他国看来,不认为你不能打,而认为你不敢打。
    为甚么苏联要造成这样的幻象呢?那就是:要瓦解美国的盟邦,我们天天看来自欧洲的报纸,来自日本的报纸,政论家们众口一词,都认为美国软弱,中共不是美国的盟邦,但中共总嫌美国的领导人,魄力不够。
    卡特总统已承受软弱和魄力不够的罪名。现在,他不干了,将要起来的里根,信誓旦旦的说要加强美国的军力,但他能否把自己的魄力表现出来呢?现在差不多可以预断其不可能,他除了把美国的经济,由“千劫不复的源渊”,而转入“万劫不复的源渊”以外,无法恢复美国往日的声威,正如上边所说的,美国已入了“不能战”的陷阱,求战而不可得,纵使武装到了牙齿,结果只能巨存起来。核武器无用论本来还有一条路子,世间有所谓核子武器,核子武器有可能把一个霸权国家,夷为平地的。苏联既然这样的阴贼险狠,里根把心一横,先发制人,将苏联夷为平地好了。这也是“街头战略学家”的说法,完全不可能的。一来,核武器是两败俱伤的武器,美国可以把苏联夷为平地,但先要有自己也成为平地的决心。二来,美国的宪法不容许总统这样做,反而苏联的领导者,有可能这样做。从战略上的核武器来讲,美国先天上是属于劣势的。
    苏联把美国置于不能战的境地,活生生把美国来瘐死,当然有其目的。目的是摇动美国盟邦对美国的信仰,亦在于引起美国与盟邦之间经济上的矛盾。
    美国的盟邦何所求于美国?一是在军事上有赖美国的保护,亦即所谓“核子伞”。二在于经济上能从美国身上沾一点好处,最忌者是美国在经济上采取“锁国政策”。
    上面说过,尽管美国是“不能战”,但从他国看来,美国是不敢战。这是美国盟邦的大忌,纵使盟邦的统治者,能明白不能战与不敢战的分野,但是盟邦的老百姓,是看不清楚的。老百姓反对,统治者便要下台。此事看战后西德的历史,就可以证明。战后的西德,只有阿登纳总理对苏联的政策,最为明朗与强硬,从此便摇摆万分。往日美国“不敢战”与“不能战”的弱点,还未表露出来,西德人还存着希望,现在,希望是没有了。
    戴高乐诚然是法国的英雄,但戴高乐之为英雄,仅得半个。戴高乐对美国诚然是英雄,不肯服从美国的指挥棒,但从他的对苏政策来讲,不见得英雄到甚么的地方。实际上,他的对美政策,是做给苏联来看的。
    德法如此,日本亦然。不过,日本是东方民族,比较的深沉,日本人的心理,只有东方人才容易看得出来。
    盟邦对美国,除了保护伞问题以外,还有经济上的问题。
    如果说,今天的第二世界,会倒向苏联那一边,可能是说得太早的。但是,凡是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中立思想的兴趣,就是在转向以前所必要经过的过程。中立是时代潮流这样的新形势,已摆在美国前边。最近有一件极堪注意的事情,日本的“共同社”,引述东京灵通人士消息,认为东德国家元首昂纳克,一九八一年五月间将访问日本。表面上的理由,是东德开始新五年计划,寻求经济合作,实质上的理由,就是要挑起日本的“东方政策”,即是要日本倾向苏联那一边——那怕目前还是蕴存于心底的深处,有一位日本记者说:“大英帝国之由盛而衰,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看到的吗?如果说,邱吉尔回天无力,、难道里根回天有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