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奥克森伯格文章:《八十年代的对华政策》(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02

    说近十年来美国的也许是唯一最成功的对外政策就是同中国建立了新关系。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应继续在美对外政策中居于一个主要地位,但八十年代,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上越来越困难了
    【美国《外交季刊》一九八○年冬季号刊登米歇尔·奥克森伯格的评论】题:八十年代的对华政策
    (原编者按:米歇尔·奥克森伯格现在是密执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该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1977年1月到1980年2月他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班子中的成员,负责研究有关中国的问题。)
    将近十年来,美国执行的也许是唯一最成功的对外政策,就是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新关系。正如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清楚说明的,尼克松总统和中国领导人大胆地利用了他们和苏联之间共同的敌对关系,结束了过去20年给我们两国造成严重损害的中美敌对局面。尼克松政府制定了一种两党一致的对华政策,这项政策尽管偶尔有一些小的失误,但是自从制订以来始终是认真实行的。
    尤其是自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我们两国已经努力为发展平等互利的战略、经济、科学、文化和外交关系打下了基础。在战略问题上,特别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看来两国都在认真考虑对方的看法,因此,在可能的时候,我们各自采取的行动将是相互支持的。
    但是,这些发展是否具体和持久呢?不管已经发生了什么情况,中美关系仍然是脆弱的,这有几个原因。
    部分困难是关系迅速发展本身引起的。许多有头脑的美国人不愿进一步走下去,因为他们感到担心,认为美国是在处理世界事务中得到一个重要的新伙伴——有些人说是获得一个盟国,而事先却没有充分考虑这样做的长远影响。现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究竟想利用我们的新关系达到什么目的,看来中国人也处于一种类似的仔细考虑的状态。
    两国关系的这种暂时性的另一个原因是看法上的。每一方都担心对方对建立长期关系没有充分的决心,担心对方是出于策略考虑的动机,并且担心对方是在等待时机来改善同苏联的关系。此外,在这两个国家中,这种新关系都容易受到政治上的挑战。虽然上海公报和关系正常化协定中谈到台湾问题时是很小心的,但是两国的某些领导人似乎都不愿意在这个微妙和敏感的问题上迁就对方的需要。
    但是,两国关系脆弱的最大原因也许是双方都不能肯定这种关系究竟需要承担什么义务和有什么限度。苏联人认为这种关系是挑衅性的,因为他们担心这种关系可能成为一个咄咄逼人的反苏联盟。我们的朋友和盟国,特别是日本和东盟五国不知道我们打算同中国一起走多远,不知道这对它们将产生什么影响
    要说我们将使这种关系继续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那是不可信的。因为,显而易见,这种关系大概要继续发展。因此,现在的主要任务之一应当是,制定和实行一项美国公众和国会都能支持的、我们的朋友和盟国也都承认能促进全球稳定和它们的安全的对华政策。此外,还必须使这种关系具有充分的实质内容,这样才能使我们所有的北约盟国、东盟五国和印度承认它是世界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改变的和积极的因素(或者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威胁性最小的因素)。
    中国的国内情况同中国保持向美国开放的能力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促进实质性的关系,中国的领导人面临许多的障碍。
    中国严重缺少能够同美国人打交道的有训练的人才。
    中国的官僚主义结构也不会有利于扩展同外部世界的接触。
    另外一种局限性是外汇短缺。在目前,中国人的财力使他们不能按照他们的愿望进行联系。
    最后,中国的军事力量是有限的,基本上是防御性的。就军事意义而论,中国仍然是一种地区性的力量而不是全球性的力量,虽然,毫无疑问,.它的幅员广大意味着它的地区性力量的用途也许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总之,美国政府在谋求扩大中美关系的时候必须记住中国的人力是有限的,中国人在做出姿态、结构、财政和军事方面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华盛顿必须承认中国领导人在1976年毛泽东死后,为使中国比较坚决地走上发展经济的道路而承担的任务是艰巨的。
    看来邓小平在组织一个坚持新方针的领导班子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然而中国政权确实面临着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微妙的过渡阶段。要完成这种过渡不仅需要政治上精明强干而且还需要提高生产率。要使改革能够继续正常进行,还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和加强国家安全。如果这些改革在政治上遭到了挑战,或者最终没能产生许诺的结果,那么这些改革在对外政策方面必然产生的扩大了同外部世界的贸易和进一步开放性的结果也将易于遭到破坏。
    我们刚刚概述的这些考虑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很可能放弃为改善中美关系所作的努力。相反,中国人寻求外国技术和资本的努力和苏联在中苏边界沿线继续加强军事力量的行动,很可能继续驱使中国人向美国靠拢。
    但是这个过程也存在着限制和脆弱的因素。(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