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巴黎第八大学厄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2-30

    介绍一九六八年巴黎学生不满意法国高教制度,第八大学诞生和现在决定关门情况
    【香港《大公报》12月16日文章】题:巴黎第八大学厄运
    法国的大学教育是相当古板的,方式与质量都要按着传统办事,不许稍有变化或更改。
    十年以前,巴黎第八大学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性质。它也可以被解释为打破传统,因为它的教授课程与入学办法都与已有的名门大学大不相同;它也可以被解释为向传统屈膝,因为传统太牢固了,难以打破,才不得不在传统之外,另辟蹊径。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可惜的是,这家大学经历的时间并不很长,便到了穷途末路,眼看着就得收档。收档的原因,在于一批行动过于极端的学生,给政府中的保守派提供了关校的口实。
    法国高等教育制度于是又将恢复原状,只有特别优秀而拔尖的学生才能入学,而这些拔尖学生的养成所,大都是在中产阶级以上的富裕家庭,以及一般很难进入的名门学校。没有这些条件的子弟们,只能是望“校”兴叹了。带有试验性质的巴黎第八大学,通常以“温森”为名。因为它设在巴黎东郊的温森森林中,那里原是法国王室打猎的地带。第八大学可以说是1968年大暴动的产物。那一年,巴黎学生起而造反,向着现实制度挑战,甚至在拉丁区(大学区)掀起铺街的石块与军警对战。他们不满意法国已有的高教制度,对于按部就班登龙门的程序提出严厉的批评,第八大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诞生的。
    巴黎各大学录取的学生,都要有学士统考文凭,没有这一文凭的人,想进入大学,势比登天还难。第八大学的招生制度就打破了这一关,只要报名,没有统考文凭也可入校。它在头一年一下子就招进了八千学生,到了去年秋天,增加到四倍。
    各种类型的学生多了,思想上也就兼容并蓄,不像传统大学那样定型。教授法也比较灵活,课程的幅度也较大,《电影史》和《第三世界经济》都作为专题开课,很受欢迎,这是一般大学所没有的。
    但在另一方面,六十年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遗毒未清。思想走极端的人一个言语不合就要群殴,这就影响了校风。
    学校里到处绘有淫亵的标语和图画,又到处贴有各种意识形态的标语。到了女学生支持伊朗女权运动时,一批戴着面纱的阿拉伯女学生涌上去砸烂了主席台。
    巴黎报纸把这些动态当作社会新闻来登载,掌管大学教育的负责人则把巴黎第八大学称为“禁区”。第八大学校长梅林则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学校,有缺点,但有贡献。思想比较开放的人都承认,第八大学有它的优点。例如在“法国工业化”这一门课程的课堂上,一共有20名学生,有10人已经超过了30岁,有九个人根本没有读到中学毕业。
    有一名学生本身已是祖父了,他喜欢历史,所以来听课;有一名30多岁的女秘书,则希望两年后毕业时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地位和待遇。她说这个机会在别的大学是找不到的。
    但是,第八大学虽然对于这些学生提供了这些方便,法国教育当局却始终抓住它的缺点不放,以迎合保守派评论。
    最后,几个月以前,教育当局命令第八大学搬家,搬到离开巴黎很远的一处郊区,而且那里只能容纳六千名学生。这一行动的目的被视为限制第八大学的自由入校制度。
    第八大学校长梅林一方面向各方面呼吁,希望支持他反对迁校;另方面采取约束措施,禁止校内吸毒,禁止无学生证的人进入校园,聘用监考人监试,不得伪造试卷。结果,这些措施反而招来一批极左学生的不满,他们冲入梅林的办公室,把他监禁了十三小时之久。
    梅林被释之后,感到夹在政府与学生之间,谁也不予谅解,于是辞职。决定第八大学关门。
    放宽法国大学教育之门的设想和实验至此完全失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