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柏林经济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2-27

    【美国《商务日报》12月11日报道】北京经济政策制订人实行调整经济的政策,在短期内将抑制进口。但从长期看,如果中国的进、出口不能持续大幅度增长,则其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要达到7.5%是办不到的。
    柏林经济研究所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说,尽管目前对华交货大量减少,但今后西德对中国的出口并不是没有可能大幅度增长的。
    据该研究所计算,今年几乎所有西方工业国从中国的进口都剧增,而出口则大减。明显的例外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而最显著的是美国,它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1倍多。今年上半年美国是居日本之后的中国的最大供货国。
    今年头6个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25%;从中国的进口增加了52%。
    今年头3个季度西德从中国的进口增加了60.5%,达10.6亿西德马克;而对中国的出口却下降了24.6%,为15.7亿马克;从而使西德对华贸易顺差大量减少,今年1至9月的顺差从去年同期的14.2亿马克减至5.03亿马克。
    由于采取了调整的方针,中国大量削减成套设备的进口。中国对机械及运输装卸设备需求的增加,反映了投资政策的改变。该研究所认为,当前的调整期可能一直要延续到1982年相当晚的时候。
    该报告说,尽管如此,可以预期,在中期内,中国向国外的采购会缓慢地增加。西德出口商最近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看法。在1978—79年曾同中国签订了成套设备巨额合同的西德各机械工程公司并不指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获得同样大的项目的订单。目前,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为履行几年前签订的大合同而进行的交货,辅之以小得多的机械和电机厂设备的新订单。
    西德出口商指出,最近,中国开辟了新的贸易机会。但是他们认为,指望出现一个新的对华出口高潮是不现实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