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法《世界报》文章《昆虫挽救庄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1-29

    【苏《在国外》第27期(6月27日到7月3日)转载法国《世界报》文章】(作者:皮·奥迪贝尔)题:昆虫挽救庄稼
    安蒂巴有一家绝妙的生物工厂。一群飞蛾在大玻璃罩下面飞来飞去并产卵。一群毛虫在专门笼子里爬来爬去。可能以为这里在养蚕。实际这是大害虫——麦蛾。生物工厂得到麦蛾卵,用它作为小胡蜂(Vespidae)的饲料。小胡蜂只有一毫米长。小胡蜂扎进麦蛾卵,把自己的卵下进去,小胡蜂从卵中孵出后,以“宿主”的胚胎为食。飞蛾卵变黑后,害虫就孵不出来了。
    “被感染的”飞蛾卵撒在地里。这些卵可以出一窝小胡蜂,它们在一个月之内继续与害虫搏斗,它们钻进害虫下的卵,阻止害虫继续繁殖。
    科学家又提出了新方法一公顷土地上只要放10万只无害的小胡蜂就可代替有毒的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墨西哥已有19个繁殖小胡蜂的中心。其他国家也在繁殖。人现在正在掌握以昆虫间的对敌为基础的对付害虫的生物方法。
    其他昆虫一边适应,一边同害虫进行数年斗争。例如在法国和摩洛哥果园里生长的膜翅昆虫,把这些昆虫放养到那里去,是为了对付慢慢折磨死某些植物的胭脂虫。人不用干涉,这些昆虫就会对这片地段实行经常性“监督”。几年前,从智利运来的小胡蜂虫制止了“白毛蝇”的进攻,白毛蝇曾使拉米尔河岸上的柑桔林全部死亡。安蒂巴生物工厂生产的几十万只小胡蜂,沿河岸迅速扩散,把白蝇幼虫全部消灭了。
    还有一些生性就能毒死害虫的昆虫。还在2千年前,中国人把吃害虫的妈蚁引到了自己的国土上。
    其实现代生物战的真正鼻祖,是能吞食数不清的蚜虫和胭脂虫的美丽的瓢虫(俗名花大姐——本刊注)。1874年人们把瓢虫从英国运到新西兰,对付当地的蚜虫。现在有五个繁殖瓢虫的饲研室:在法国、西班牙、希腊、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
    为了消灭用蛛网缠住温室培养的植物并使它们窒息的黄蜘蛛和红蜘蛛,饲养了以蜘蛛为食的壁虱。
    有些蠕虫能够钻进昆虫体内,破坏其生殖器官和消化器官,使它失去生育能力乃至死亡。人们打算利用这种蠕虫来消灭象虫和蚊子。
    也有利用病毒和极微小的细菌来除害虫的。大家知道,苏芸金杆菌可以引起胭脂虫的吃食紊乱。因此采用直升飞机为森林撒药的办法来消灭带蛾,这种蛾不仅危害松树,人与病树接触后也会产生变态反应,因此有带蛾的森林禁止人通行。
    有时人们也用设置捕捉器的办法来代替繁殖当作战斗武器用的昆虫。但这种工具需要有一定的创制性和施用奸计,因为俗话说“用醋是骗不了苍蝇的”。
    传种的本能可以作为诱饵。把在实验室繁殖的雄昆虫放在专门的笼子里,把笼子放到室外,雌昆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被粘在笼子周围的胶水上。最近,研究人员又前进了一步。大家知道,昆虫凭气味可以找到同类,雌昆虫发出的气味,雄昆虫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已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昆虫放出的芳香物质——外激素,现在它已能人工合成。
    经验表明,美国在地里撒下的大量芳香诱杀饲物仍然不能把害虫全部歼灭。可外激素是一种良好的检波器,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借助这些诱杀饲物可以抓住害虫蛾恢复活力的时机,及时撒杀虫剂。
    用炮轰……苍蝇对机体发育的极为复杂的机理施加影响,是更为细微的工作。如现在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合成生长激素。在地里撒上原生激素,可把害虫控制在幼虫期。这样的虫永远也长不到成年期,因此也就不可能传种接代。但暂时这种激素的生产过程复杂而昂贵,主要是因为需要大量毒性糊状物。生长调节素的使用则要简单得多和经常得多。使用它后,危害松树的带蛾会停留在脱壳后的幼虫期,然后慢慢死去。
    也采用雄虫绝育法,这要用钴炮。捉到的或繁殖成的昆虫经伽玛射线照射后,变成不育。这一方法在60年代曾轰动一时,当时借助它们彻底摧毁了在安的列斯群岛的一个岛上猖獗一时的苍蝇,它们把卵下进牛皮,孵出的幼虫破坏牛皮,使它分文不值。把用钴炮照射过的雄蝇放到岛上。昆虫交尾是按照严格规定进行的,雌蝇只能交尾一次,由于大量不育公蝇的存在,几代后,苍蝇完全绝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