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法新社报道:法美联合研究地球的“巨大裂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1-28

    【法新社巴黎11月1日电】题:法—美联合研究地球的“巨大裂缝”。
    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将加紧努力来更好地了解海洋深处愈来愈多地出现的、活跃和蔚为壮观的自然现象。
    海洋是一个经常变化的环境。今天,在海洋脊部的某些特定地区,人们可以看到地球形成的一些情况。海脊形成总长6万多公里,宽1至2公里,高达1000米的一条山脉。观察和研究这种现象的不断形成,在科学上和经济上都有极大好处。一些或宽或窄、或深或浅的裂缝显示出这种不断出现的现象。从这些裂缝喷射出地球内部的岩浆、十分炽热的液体(这种液体有时高达350°)和各种不同的液态物质。这些液态物质构成铁的硫化物、锌、铜、铅和银的沉积物,以及形成有时含有大量金属元素的精矿。
    从科学角度来看,海洋地层不断运动和扩展,引起了陆地的分离,引起了互相碰撞或互相挤压的地质板块运动,甚至还由此而引起地震。
    在生命科学中,人们在探查地球大裂口的“热液”点时,碰巧有一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发现:原始动物界或一些微生物能够从矿物元素中摄取它们的有机食物。随后,这些原始动物或微生物就被象双壳类软体动物吞食,在地下热水口附近有着大量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人们还在那儿发现一些在沉积物中摆动的两米多长的蠕虫动物。这种处于地下深处的热液生态系统至今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
    从经济角度来看,在海脊上还可以观察到金属形成的过程,并显示它对开发海洋底下和陆地上的金属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个德国工业财团在科学研究的名义下,组织了一次勘测活动,可以说这是对海洋矿物资源的首次勘查。
    1973年和1974年,在法美联合对大洋洲海底的勘察活动中人们第一次在一个海脊上观察到热水外泄和硫化沉积物的现象。
    1977年,在太平洋加拉帕戈群岛周围,发现了同热液联系在一起的异常的动物体系。
    1978年,在一项名为里塔计划的范围内,由法国、美国和墨西哥联合组织的潜水勘探活动,得以在2600米深水处发现硫化沉积物,与以前在大西洋海底从未发现过的有色金属积聚在一起。
    1980年,“让·夏尔科号”船对位于赤道两旁总长5000多公里的太平洋海脊进行了全面勘测,证实了地球可能在以不同的速度“开裂”,从海脊的方位来看,它每年朝加利福尼亚暗礁移动好几厘米,每年离开帕克斯岛16厘米。上述变化多端的现象说明问题是多么复杂,正因为如此,法、美才决定继续进行和加强它们的合作,进行新的考察活动。新的勘测活动将于1981和1982年展开,地点在南纬20度和北纬21度之间的东太平洋海脊。
    一些法国小组应美国人邀请参加在马里安纳—菲律宾海底盆地的研究工作。
    法国人希望能在1983—1984年使用他们的SN—97式新型潜水艇,在日本海岸潜到6000米深的水下去。学者们估计,从现在起到2000年止,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可能会有一个新岛屿露出水面。现在看看该岛的雏形是什么样子,以便观察它的演变,这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在几千米深的液体世界里(那里的压力相当于数百个大气压)要进行这种探测需要一套越来越完善的设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