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日刊文章:《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1-01

    国际收支结构发生这种变化引起的问题是,首先,国际收支出现盈余,而物价上涨率相对的低,二者不一致。也就是说,汇率的调整是根据通货膨胀的差距进行,还是根据国际收支进行?如果以通货膨胀的差距为主,那么,西德方面的汇率就会提高,并进一步促进南欧国家发展服务业。如果以国际收支为主进行调整,那么西德方面的工业专业化就将进一步发展,在任何情况下,在与欧洲以外的国家竞争中(以工业品竞争为主的)西德都必须全面承受负担。
    据认为,随着欧洲货币体制的建立,使欧洲内部的汇率稳定下来的尝试,当初是以西德兴办资本资料产业、周围国家兴办消费资料产业这种产业专业化为前提设想的。如果说这伴随着西德搞制造业、周围国家搞旅游业这种专业化,那么,欧洲货币体制的意义会怎样变化呢?能够说的一点是,如果汇率稳定下来,那么,通货膨胀的差距也就不得不缩小。通货膨胀的差距将向高的方面发展?还是控制在低水平上?不妨认为,将继续向国际收支盈余的方面收缩是妥当的。这样,整个欧洲就不得不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因而西德应该采取的政策是,向欧洲以外的国家寻求盈余。但是,在和欧洲以外的国家进行竞争方面,西德的竞争力已不是那么强大,这是致命弱点。
    而且,欧洲不存在能取代西德的强有力的国家。这就是欧洲努力实行保护贸易主义和发展集团经济的基本原因。欧洲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批评日本商品,在前面谈到的纤维等问题上,最近正在迅速地提高对美国商品的警惕。不妨说,七十年代,欧洲拼命实行短期通货膨胀对策,不进行设备投资,因此欧洲在八十年代非常强烈地希望实现集团化。
    要使这种集团化倾向固定下来,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欧洲能够做到的,是恢复黄金的地位。甚至有人说,欧洲拥有的黄金已经超过了美国,通过以黄金为后盾的欧洲货币同美元和日元相对抗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以黄金为后盾的欧洲货币吸引石油美元,再把石油美元借给不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从而对第三世界施加影响,也就是设法接近初级产品和扩大出口市场。日本的对策——日益严峻的市场制约条件欧洲和美国把恢复对制造业的设备投资作为政策目标,而日本看上去就好象在这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一样。这是因为,石油危机引起了短期的混乱,引起了日元下跌和日元上涨的激烈循环,日元下跌刺激了节省能源投资,日元上涨刺激了省力化投资,日本经济的素质因而得到了增强。
    但是,在雇佣和设备投资两个方面,日本经济至今还远远低于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前的水平。制造业的雇佣与1973年相比,只是当时的10%,是很低的。设备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1973年为19%,现在还不到16%。
    这表明,日本经济的质量提高了,如生产率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加强了,但另一方面,数量的扩大受到严重制约。如果把日本经济重新摆进与国际环境的关系中去,就会发现日本经济的规模已经扩大得过分。看一看日本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就容易明白这一点了。
    五十年代,日本的出口在世界工业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而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已超过了10%。日本贸易在世界工业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如此迅速地增加,是因为在此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增长率为7%,然而日本出口却一直以比世界贸易高一倍即15%的速度增加。
    日本能在不受欧美国家抵制的情况下增加出口,其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因为规模小,不管日本以百分之几的比例增加出口,欧美国家也不感到任何痛痒。但是,如果日本所占的比例超过10%,那么,情况就将发生很大变化。
    市场占有率平均为10%,就会出现某些商品,如钢铁和造船的出口比例超过20%或30%的情况,这类商品以15%的年率增加出口,那就必定对美国和欧洲的国内相应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欧美国家开始对日本出口产生不满,也是不足为奇的。
    由于石油危机,各国都加强了力争以扩大出口来保持雇佣的姿态,加之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增长严重停滞不前,因而对日本出口的批判将加强,这是难免的。而且,从那个时期起,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和东欧国家开始迅速增加出口,这对日本也是很不利的。
    如果不制止日本商品的增加,那以后就更难办了。产生这种危机感,也许可以说是不景气情况下的特点。最近,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开始迅速增加出口表示不满,也是不能忽视的。
    欧美国家反对扩大出口,并不是由于价格竞争力或商品力之类的经济问题,应该认为,已经开始出现了拒不接受贯彻这种自由竞争原则的市场经济的反应。就这样,在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出口的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停留在15%前后。引进起关键作用的石油美元日本出口的市场占有率被固定下来,意味着日本的出口增长率将下降到和世界贸易的增长率相同的程度。但是,如果既便如此仍认为日本产业的生产率的上升率还高,那么,日本就不得不进一步降低雇佣水平。
    而且,设备投资的重点,也将从扩大生产能力转向合理化投资上来。(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