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香港《中报》谈我本届秋季交易会的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1-01

    一是会外交易很活跃;二是许多厂矿企业自己派人到交易会兜生意
    【香港《中报》10月29日特稿】题:做大陆生意要找窍门,今届交易会有新路数
    自从北京对外贸易权力下放后,大陆各区各自努力开拓外贸市场,今年春季交易会首次出现各省之间竞争的现象。
    这届秋季交易会,随着大陆经济政策的日益开放,各省自主权日益增大,各省代表团做生意的手法越发灵活,而且维护本省外汇利益的本位主义更为突出。做生意的花招层出不穷。
    今届交易会有一最大特点,就是会外交易很活跃。何谓会外交易?简言之,就是在交易会谈判厅外达成的交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北京有这么一条规例,各省代表团与外商在交易会达成买卖协议,所得利润(外汇)要上交20%给国家,于是不少代表团就大力加强会外活动,与外商在会外谈判,这样就可以连那20%也不必上交,通通收入本省的荷包。
    所以有些外商在与谈判对手在交易会谈判时,往往不得要领,谁晓得,返回酒店后就有对方电话联系,而这些会外谈判却往往融洽和谅解得多,价钱甚至可稍为压低,生意也较容易做成。许多外商也不明所以。有些明白此中奥妙的商人(主要是港商)则周旋于代表团的驻地,洽谈于酒席之上,颇有收获。
    今年秋交会的第二个特点是,许多厂矿及企业的代表破门而出,自己派人到交易会兜生意。本来,北京外贸当局,是规定各省参加交易会的代表的人数的,而这些代表又多是外贸机构的人员,一般生产单位的极少。
    这届交易会,许多厂矿企业急于打开外贸门路,就自己自费派代表到交易会兜揽生意,由于这批人不是正式代表团成员,没有入会资格,他们只能在会外活动。
    这些人活动能力强,特别是大陆企业自负盈亏即实行,能赚到外汇就大大有利于本企业的盈利,甚而职工的生活。(大陆企业赚得外汇,可以100元港币兑50元人民币向当地中国银行换兑)所以,他们的冲劲和干劲甚至可与西方的推销员相比。如果外商能和这批生产者个别代表接触,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不须经过外贸公司的层层加价,要便宜得多。
    但是,存在的一个缺点是他们不是外贸机构,在官僚主义、关卡众多的中国,他们虽有出口的热情,也有能力,但往往会给卡住,因而与他们打交道,得冒风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