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西德报纸谈南斯拉夫经济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10-27

    【西德《世界报》9月27日刊登发自贝尔格莱德的文章】几星期以来,大多数南斯拉夫的家庭妇女很难在国内市场上搞到日常需要的、重要的消费品。鲜肉成了短缺商品,人们不得不在一度供应得最好的、东方集团的超级市场门前排队买咖啡和洗衣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共产式的福利和商品过剩社会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
    现在,南斯拉夫人坦率地指名道姓地举出真正的问题:没有东西方大量的贷款援助,在巴尔干半岛上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就会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出现类似土耳其那样的经济情况。副总理伊科尼奇在贝尔格莱德估计,他的政府的“希望得到的紧急贷款”为25亿美元。
    贝尔格莱德也指望从石油输出国组织各国得到较小规模的补贴费,南斯拉夫在传统上和这些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最后同样也将请欧洲共同体出钱,它从春季以来通过特别的协定和南斯拉夫人保持密切的关系。
    虽然南斯拉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唯一的共产党成员国,可是有民族意识的南斯拉夫人暂时不想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此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拯救行动被政治领导人说成“我们最后的机会”。
    因此南斯拉夫的财政情况处境不妙:在亏欠外国150多亿美元债务的情况下,在西方国家中认为值得为南斯拉夫提供贷款的限度虽然还没有达到,但是贝尔格莱德中央政府迄今的经济政策使得出现普遍经济形势的恶化显得是不可避免的。
    在最近几个月中,几乎没有做什么事情来消除南斯拉夫经济两个最重要的缺陷:
    出口贸易有不足之处——除旅游和在国外工作的工人以外,这是最重要的外汇来源。几乎有系统地忽视了这个问题。
    同时,在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本国工业的生产率在下降。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人、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当然不会放弃他们习惯的生活规律:他们过分追求消费使物价日益高涨。今年,贝尔格莱德的通货膨胀肯定是27%至28%(1979年是24.5%),非正式的统计,通货膨胀率满有把握会达到35%。
    最后,南斯拉夫人消费得如此之多,以致于使许多自治的、有出口能力的企业决定向国内市场销售,而不是面向出口贸易:因此出现外汇缺口。这些缺口又用下述办法来勉强堵塞,即向国内市场提供商品的其它企业一下子又从事出口贸易。
    长久以来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弱点即缺乏透明性,现在变得更严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