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新报文章《日本和西德为什么超越了美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7-29

    说日本工人受过较好的教育,有纪律;日本的工业政策经过缜密研究,有连贯性。西德的经验在许多方面同日本相似;西德人有节俭的美德,这种习惯有助于克服通货膨胀
    【新加坡《南洋商报》6月23日文章】题:日本和西德为什么超越了美国?——美国人的自我检讨
    前几天,第一副总理吴庆瑞博士应邀为今年度的大学先修班研讨会主持开幕。
    在致词中,吴博士谈到了职工会,资方和政府的关系。他说,这三方面的合作不只是新加坡求进步所需的,同时也是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吴博士提到今年4月间,美国曾举行了一个大规模的研讨会,检讨美国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越来越弱的问题。其中,有两份文件是特别令人瞩目的,这两份文件检讨了为什么西德和日本在国际市场上已超越了美国?
    上述的两份文件,一份题为《来自日本的挑战》,另一为《德国的竞争力》,里面剖析了这两国之所以在今日的国际市场上能领导群伦的原因,颇值我们参考。以下摘录有关文件的要点,以飧读者。日本的情况
    且看看下列的事实: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瑞士始终支配着国际手表市场,但去年,瑞士制造了约5,000万个手表,而日本公司则制造了约6,000万个。
    ·战前,世界相机市场是由德国支配,现在也已被日本取而代之了。
    ·美国在战后是收音机业的翘楚,但现在也被日本超越了。
    ·美国电视机业在60年代是世界第一,现在也只好让位给日本。
    ·日本的钢铁厂能量与美国差不多,也几乎同欧洲共同体平分秋色,但它们却有世界最新式和最精密的技术。
    ·在美国的摩托车市场上,排在最前面的4家公司全是日本公司——丰田、山叶、铃木和川崎。
    ·去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达1,000万辆,已经赶上了美国。但美国的汽车出口比起日本来,则是望尘莫及,美国汽车出口不过几万辆,日本则到500万,几乎多出百倍。
    ·在造船业方面,日本造船吨数在70年代末期已相等于西欧各国与美国的总和。
    ·此外,诸如自行车、运动用品、机械、计算机、复印机、陶瓷器、玻璃器皿等,日本都成了美国的强敌。
    ·美国的飞机厂现在也已开始同日本的三菱,川崎等大工厂联合制造喷气机。在80年代,日本将会在飞机业方面脱颖而出。
    还有,贸易、金融各方面,日本都与美国不遑多让。1978年日本的工业贸易盈余是760亿美元,美国在同年则逆差50亿美元。日本的成功因素和优点日本成功的因素何在?日本的优点如下:工人有纪律,意外的停工事件较少;参加工会的日本工人比美国工人多,但日本工人比较相信公司方面会照顾他们的利益。他们知道高级人员的生活同他们相差不多,当公司面对困境时,高级职员也会同样作出牺牲;日本工人受过较好教育;日本的政府官员都受过良好训练,有专门的分析及鼓励发展竞争性的工业的能力;日本的报章及电视台记者之中,有较多人兼通外国语言,同时对国际经济问题也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在帮助公众人士了解外国的发展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日本商家和政府官员,一般消息都比美国人来得灵通;政府领导人能同商界领袖虔诚合作,促成一个更安全的投资环境;政府的工业政策是经过缜密研究,有连贯性。西德的情况
    在好些方面,西德的经验同日本相似。但,西德的劳、资及政府的三方面关系也有其独特点。
    西德政府鼓励各政党之间求同存异,更重要的是它们都积极参与经济活动。
    政府也能积极响应私人部门的需求。联邦政府对属下有各种各样的专门机构,其中有些是专为促进工业革新而设的。在这方面,联邦政府的工艺研究部(在美国并无这个政府部门)已日形重要。
    政府同私人部门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则是通过各种咨询的安排。其中之一便是有名的“一致行动”。德国人有节俭美德德国人有节俭的美德,政府也鼓励人民节俭。人民的储蓄率比美国多出三倍。这种习惯有助于克制通货膨胀,而这倒过来也鼓励人们储蓄。因为,储蓄的钱币值或购买力不会迅速被通货膨胀所腐蚀。
    对西德经济增长及国际市场竞争力作出巨大贡献的另一个因素是工人。西德的工会的基本态度是参与及合伙,而不是对抗。
    工会的权利在宪法中有明文规定。基本上,工会是团结一致的,并普遍受到承认。
    在施密特内阁中,便有三位阁员是工会领袖。
    工人罢工的事甚少发生,主要是工资高,而工人的生产力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在过去几年来,生产力的提高每年平均超过3%。
    今天,德国工人的平均月薪是2,400马克。失业率通常是在5%以下。
    政府与工人之外的另一经济支柱是私人部门,也就是资方。资方及金融与工业界的组织在西德经济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具有好几个特点。其一是银行界和工业界关系密切,银行揉合了存款与投资的功能。其次,由于人民节俭,银行有大笔资金可供周转,它们利用这些资金资助工业界,并取得可观的控股。
    由于有这种密切的关系,使德国的工业公司不必到股市去筹措资本。银行资金源源而来,也使公司能有长期和稳定的策划。
    德国制度的另一特点是集中。比方:化学、电子工艺、自动机工业等,今天都是大厂家的天下,他们也是主要的跨国公司。重视研究与发展德国公司也特别注重研究与发展,拨充这方面的用途的资金,在1964年占国内总产值的0.5%,1977年已达1.5%,现在可能已达到2%,美国则不到1%。
    美国人在剖析了日本和西德的成功因素之后,认为其中有许多是值得学习的。
    日本与德国,一东一西,但他们的人民都具有克勤克俭的美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