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多伦多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的内蒙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7-27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6月26日刊登加拿大《多伦多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布赖恩·约翰逊发自呼和浩特的一篇报道】题:内蒙古,牦牛、蒙古包和“解放”
    在内蒙古首府,有时候要走上两小时,才能见到一个蒙古人。但是,坐上吉普车向北在原野上奔驰四小时之后,一切都变了。那里崎岖起伏的草原、牧群和蒙古包仍旧属于蒙古游牧部落的后裔。
    到呼和浩特同蒙古共和国之间的王富公社去参观的人,首先是要耐着性子听当地党员干部通常所作的情况介绍。等到有人领我到“宾馆蒙古包”去了,我才好不容易绽开笑脸。“宾馆蒙古包”一共有六个,设备都很好,有电器。
    这里和中国许多地方一样,正在发展的旅游业常常是被好心人办糟了。人们用讨好的办法尽量不让外国人尝到艰苦生活的滋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让外国人知道他想了解的蒙古人的生活经历。
    可是,到辽阔的草原上骑马一游,起初得到的那种可笑的印象就消失了。牧场上狂风呼啸,一对友好的牧人在马背上表演惊人的双人舞,又用长矛一样的套索套小马。
    一位赶骆驼的彪形大汉,戴着墨镜,简直象楔子一样紧插在骆驼的双峰之间,跳跃着穿过草原,好象是坐在一辆失去控制的翻斗卡车上。他迫令那些善跑的骆驼之一屈膝跪下,让游客骑上去,很滑稽地在牧场上兜了一圈。
    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只占1,850万人口的大约10%。几乎所有少数民族的谋生手段都和他们祖先一样:在草原上放牧牛羊马和骆驼。
    在城市里不怎么讲蒙语,他们的喇嘛教几乎已经消亡。在文化革命恶毒的反宗教宣传中,蒙古人(用蒙古当地负责人的话说)因为信教而“惨遭迫害”,所有寺院几乎全部被毁。根据喇嘛教,不仅要求喇嘛,还要求他们的信徒都不结婚,过独身生活。显然,这种教义包含了使自身最终灭亡的种子。可是,北京新政权如今已大大扭转了文化革命中执行的严厉政策,容忍他们信仰宗教。
    在其他一些方面,可以感觉到新政策对许多蒙古人来说无可否认是极为有利的。首先在学校和干部(行政)职务方面规定了比额,使蒙古人的代表比额至少一倍于他们该有的数目。所有少数民族都明确地不受正在开展的一家一个孩子这种新的节制人口运动的影响。
    在王富公社参观了一天以后,很难想象任何政策会对改善牧民那种艰苦和与世隔绝的生活能起多大作用。
    这个公社的生产队长(共产党员)领我去访问了一个“典型的”家庭。
    但是,即便这是一户样板人家,那也只能说明这里人们生活的艰苦。两间房间住了7个人,在一间陈设简单的小屋里有一只小炉子,尽管冬天的温度可达华氏零下40度。有典型意义的是,我一看到这家人家的主妇时,以为她已有70岁,但是后来证明她只有55岁。
    我搞了一次小小的政治测验,发现甚至包括生产队长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的名字。当然也没有人知道加拿大在哪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