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西德《明镜》报道《对八0年政治形势的民意测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6-26

说在苏军进入阿富汗后,德国人当中认为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数从百分之十九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四。当询问对北京和莫斯科的信任问题时,中国取得的结果第一次比俄国人好
    【西德《明镜》周刊五月二十六日一期文章】题:要北京而不要莫斯科吗副题:对一九八○年政治形势的民意测验:战争恐惧和能源忧虑
    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比勒费尔德)在一九七九年七月和九个月之后,即一九八○年四月提出了同样的一些问题,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完全不同的。
    在进行这两次调查之间的这段时间,苏联部队进入了阿富汗。自此以后,在德国人当中认为“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数从百分之十九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四。这么多的联邦公民对和平感到担忧,这在最近的三十年中还是少见的。
    在进军之前,在被询问者中认为东方比西方“在军事上强大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一,但是现在有百分之四十九。
    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在为本刊调查一九八○年选举年政治形势时得知了这些新数字。
    当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询问繁荣的前景时,得到的回答也是从未有过的悲观。“昂贵的石油价格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还是不得而知。当您考虑今后几年的前途时,您认为很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会象往常那样提高生活水平呢?还是我们将能保持这种生活水平?或者说将会出现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
    虽然在一百个联邦公民中有五十二个人相信生活水平将保持不变,但是在一百个联邦公民中只有十五个人认为生活水平将“象往常那样得到提高”。在一百个联邦公民中有三十三人认为生活水平今后将下降。德国人对前景看得这样暗淡,这在任何一个选举年还是没有过的。但是,德国人对波恩权力更迭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少。
    施特劳斯明确地承认,他把德国人对爆发一场新的战争的恐惧看作是他当选的机会。在他责骂施密特是“战争总理”之后,现在他想把自己吹嘘成是一位和平总理。
    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的调查比其他研究所迄今所提出的各种单项问题,都更加清楚地表明了德国人对苏联人的信任程度降低到了什么样的低点:
    在一百个德国人中只有十个人相信苏联人会重新从阿富汗撤军。百分之四十八的人认为,这个国家正在变成一个东方集团的国家。百分之四十一的人甚至认为,俄国人将从阿富汗出发“开进其他的国家”。
    当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询问对北京和莫斯科的信任问题时,中国取得的结果第一次比俄国人好。
    在询问什么是“西方对中国的正确政策”时,有两个答案供选择。结果是:
    同意“尽可能紧密地同中国结盟”的有百分之四十六;
    同意“发展良好关系,但注意保持距离”的有百分之五十三;
    赞成“尽可能紧密地同中国结盟”这种答案的在基民盟—基社盟选民中占百分之五十六,在社民党选民中占百分之四十一,在自民党选民中占百分之三十五。
    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提出了下列问题:“您认为我们可以更加信赖谁?是苏联领导人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或者说两者都可以信赖?或者说对苏联和中国都不能信赖?”
    得到的回答是,认为苏联是可信赖的有百分之五,认为中国是可以信赖的有百分之二十七,认为两者都可以信赖的有百分之十三,认为两者都不可以信赖的有百分之五十三。
    同意“中国更加可以信赖”这种答案的在基民盟—基社盟选民中占百分之三十五,在社民党选民中占百分之二十四,在自民党选民中占百分之二十。
    尽管德国人同俄国人的关系目前受到干扰,但是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回到那种冷战的精神状态。更确切地来说,他们的看法是不知所措的,因此有时也是充满矛盾的。
    例如,在埃姆尼德民意测验所的一次调查中,在进军阿富汗之后仍然有三分之二的人主张同苏联改善关系,但是同时也有百分之四十六的人赞成同另一个红色巨人结成旨在反对莫斯科的联盟。他们认为:“西方应该尽可能紧密地同中国结盟,使苏联看到,它在推行一项侵略政策时将会遇到一个一致的反抗阵线。”虽然可以肯定在德国人中存在着一个批评美国,甚至反对美国的少数派,但是同美国保持太大的距离也肯定不符合绝大多数联邦公民的愿望。
    如果要联邦公民为波恩排列考虑问题的先后次序,那么除了维护和平和同大国保持良好关系以外,最重要的是确保能源的供应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