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美报文章:《苏联石油关系到美国的利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5-31

    中央情报局认为,苏石油产量到八五年将下降到危险的程度,如果它成为一个纯石油进口国,那将震动整个西方世界,甚至会导致争夺中东的石油战争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五月十六日文章】题:苏联石油关系到美国的利益作者:利奥
    ·格鲁利奥(美国《苏联报刊文摘》周刊名誉主编、《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前驻莫斯科记者)
    在今后几年内帮助克里姆林宫缓和石油短缺问题是否关系到美国的利益?
    正当华盛顿与莫斯科相互为敌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问得有些蹊跷。然而,上周这个问题却在防务、能源、情报、商业和学术界的将近一百名著名专家中提出来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他们中谁也不能说对俄国人是“软弱”的。提出这一问题表明他们对国际石油危机担心到了何种地步。
    这一讨论是在由州立俄亥俄大学能源研究计划举行的一次为期两天的华盛顿学术讨论会上进行的。召开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研究苏联出现石油短缺对美国有什么影响以及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居第二位的石油输出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苏联的石油产量今年将达到顶峰,到一九八五年将下降到危险的程度。专家们就中央情报局的预报是否精确进行了争论——过去有些中央情报局的预报未被证实——但是,他们一致认为,如果这个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成为一个纯石油进口国,那将震动整个西方世界。最好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所能得到的石油供应数量会减少,最坏的结果是导致争夺中东石油的战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在西伯利亚很深的冻土层中和近海油田中有着巨量的石油储备,只是俄国的技术难以勘测,更不用说开采了。
    俄国人现在每天的采油量几乎达一千二百万桶,出口大约三百万桶。出口石油中差不多一半以上是以优惠条件出售给东欧,其余部分向西欧出口以换回硬通货。
    根据中央情报局的看法,苏联人由于希望提高产量而抽干了油井,与此同时却没有在条件比较困难的、偏远的西伯利亚油田准备好新的油井。
    中央情报局认为,苏联的采油量可能降到每天八百万桶到一千万桶。许多专家认为这个估计过低了,但是,包括俄国人自己在内,谁也不认为苏联的石油工业能够没有困难地渡过八十年代。
    即使产量下降,苏联在能源方面也能保持自给自足。但是,莫斯科要想继续控制东欧,它就必须维持它的卫星国的石油供应。为了继续购买粮食和外国技术——苏联也必须继续向西方出售石油。苏联的硬通货收入有大约一半是出售石油赚得的。
    因此,采油量减少将要求克里姆林宫在东欧的需求、外贸的需要和国内经济衰退这三者中进行困难的抉择。对于西方来说,苏联石油出口减少将加大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压力。此外,如果克里姆林宫面临不愉快的选择,它自己大概也要设法进入世界市场购买石油。
    华盛顿担心的是,俄国人由于缺少用以购买石油的硬通货,也许会情不自禁地试图用其他办法来攫取中东石油资源。华盛顿预计,它不会赤裸裸地强占油田,而会对不稳固的中东国家的政权从政治、外交、军事等几方面都施加压力。莫斯科可以许诺向这些政权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作为交换,采用易货贸易的办法来取得石油。
    考虑到苏联石油产量下降的后果,分析人员们一直提出这样的问题:帮助俄国人维持他们的石油产量是否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苏联人曾力求得到美国的技术,但是华盛顿为了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进行报复已经取消了某些合同。人们一致认为,首先必须使阿富汗问题取得政治解决,也许还需要参院考虑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在开发苏联石油方面的合作不能减少美国加强军事力量的必要性;美国的企业界和美国的消费者必须分享因合作而增加的石油所带来的好处。
    显然,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但是马斯基和葛罗米柯两位先生也许应该把开发石油方面的合作作为一个起点。从长远来看,这也许能拯救缓和。采取别的办法对于有关各方都是凶多吉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