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意共《团结报》刊登巴叶塔同该报记者谈话:《对中国有何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5-31

说中意两党会谈有许多新东西,双方都有求知精种
    【意共《团结报》报道】(记者:伦佐·福亚)题:同贾恩卡洛·巴叶塔的谈话,经过了一个“短时期的中断”之后,对中国有何印象
    问:在同华国锋和邓小平会谈之后,在两党代表团的四次长时间会谈之后,你认为已经宣布的完全恢复意共和中共的关系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是向贾恩卡洛
    ·巴叶塔(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提出的。他在相隔十五年之后重新访问中国。他同邓和彭真的拥抱证明出现了一种很少有人预料到的气氛。
    答:这次拥抱是自发的。我不能不回忆起,曾经有一次我确实留下了印象,甚至很感动。因为这些人都是“长征”的主角。我觉得这次会谈有许多新东西,双方都有求知精神,对彼此谈的情况很感兴趣。在如此长时期的彼此缺乏了解、猜度、歪曲和争论之后,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
    问:这是往事……
    答:我就从过去谈起。邓向我们回忆说,陶里亚蒂当年化名埃尔科利的时候他们就知道陶里亚蒂这个名字,这也就是周恩来在法国、朱德在德国学习、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那个时候。中国方面想要使这次会谈成为团结一致、叙旧的会谈。在我们两党的关系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时期的中断”。但是,当胡耀邦同志在见面寒暄时说“你是中国的老朋友”时,我想到,我是到了这样一个国家,这里人们知道,交朋友并不总是意味着一致,特别是不意味着绝口不提使朋友感到不乐意的事。
    问:那么,是否可以说,这次在北京的会谈从一开始就没有遇到困难呢?
    答:不能这样说。但我认为任何会谈都是具有建设性的。
    问:让我们还是回到中国问题上来,使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事?
    答:我最担心的是一种简单化的危险,即把今天每一个困难的责任都推给在政治上受到打击,今天再也不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推到过去处于各级领导岗位的人。但是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他们谈到一个痛苦时期,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的时期,那就是文化革命。我认为,在回顾所谓林彪和“四人帮”横行的时期时,避免了简单化。另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谈判对手主动提出来谈的。
    问:这些问题之一是对毛的评价吗?
    答:人们多次谈到他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功勋,他的形象没有被排除于历史之外。同我们谈话的一位有权威的人士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所有错误都归于一个人是不对的,是缺乏尊重真理的精神,是拒绝承担个人责任,因为他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在活动。”我可以说,由于说了这句话,毛没有被从受人尊敬的地位上拉下来,但被从神坛上拉下来了。
    问:有人研究“文化革命”的根源吗?
    答:文化革命不能仅仅解释为一种冲击或单纯一个集团的得势。它有其根源,也有群众基础,因为早已存在一种动力,一种压力,造成了一种唯意志论占优势的气氛。
    问:那么你们这次会谈会有什么意义?
    答:我们这次会谈是在中国人寻求新道路的时候进行的。我的印象是,没有怀旧病,没有复旧的想法。
    他们向前看,注意其它前景,因为把过去的十年同全局分开是武断的。关于他们的反省方式,我想回顾一下:他们在激烈争论平息下来的时候向我们引证葛兰西关于寻求一致、关于霸权和不能由上面强迫或强加的参与等言论,并不仅仅是出于典型的礼貌。
    问:你们谈过以前的争论?
    答:我们听到过邓和许多其它对话者向我们说:“我们不认为在同意共争论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我们确实犯过错误,我们不认为过去一直是有理的。”但是,关于这一点,他们还有另一句话,话说得很含蓄,而有时又是很豁达的:“我们相信,你们意大利同志,从你们那方面来说,也是持这样的意见。”
    我们只能同意这种意见,因为很难想象一方总是对的,而另一方完全是错的,特别是在冲突代替心平气和的共同讨论的时候。主要的错误也许就是让这些事情发展到我们曾经达到的地步。
    问:你们是怎样谈论和平和战争问题的呢?
    答:当我们谈到这类曾经把我们分开的问题时,我们发现各自己定的立场是接近的。尽管彼此的着重点不同,但是已经承认保卫和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承认干预的可能性和从现在开始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问:还有其它的分歧和不同之点吗?
    答:有些问题是严肃的,深刻的。我们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表明我们明确的不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各种力量“大联合”起来,不问各国的阶级立场,共同对付中国人所认为的主要敌人;而我们认为,美帝国主义企图使人忘记它是危险的,而使人们认为它是防御性的。
    在这段“小小中断”之后回到中国,我们花的时间比马可·波罗花的时间还要长。现在我们可以互相了解了,但是,这还不意味着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反对任何铁板一块主义,我们爱惜我们的独立自主,我们也尊重别人的独立自主。这应该是一条通则。
    问:那么,在会谈结束后,这次访问的公报会指明这一点吗?
    答:贝林格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表了讲话。《人民日报》已经全文登载了这篇讲话。我也想到华国锋和贝林格的祝酒方式问题。这两个祝酒词事前双方都看过,因为这不是一次突然的访问。所以这两个祝酒词对我们任何人来说都不是意外的事情,但是我可以指出,任何一方都没有要求对方删掉一些东西。这就是说,我们达到了两党提出的目标:任何一方都不要利用对方的话同自己的态度比较,这样就是以某种方式逼迫人家同意,或要求人家作政治回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