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美《读者文摘》文章:《世上最冷的乡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5-29

    【美国《读者文摘》文章】题:世上最冷的乡村
    在西伯利亚境内,三十三岁的雅库茨克市长恰罗夫对我说:“任何人都可以适应任何环境。”恰罗夫已惯于应付外国记者,他虽然喜欢跟外国记者谈论经济成长、房屋问题和新建的学校,却晓得外国记者老是一再拿天气作话题。
    恰罗夫是我旅行西伯利亚时所会晤的第一位官员。根据我的行程表,最后一站是霍洛达,在俄语里,是“寒极”之意。那儿是世上最冷却经常有人居住的地方。
    雅库特是苏联境内仅次于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大行政区。它幅员广阔,在鄂霍茨克海以北,位于苏联东北端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它版图之内。雅库特的气温,一年之中高低相差摄氏一百度,多数是在零度以下。
    在户外,机器的钢像冰一般地脆而易折。卡车轮胎驶越坑洞沟槽时常会颠裂,每个人都穿上皮靴或毡靴,人造皮革的靴底在户外暴露十至十五分钟就会纹裂。在雅库特,野狼依然常见,人们有时捕捉幼狼豢为宠物。现代的人只有在雅库特才有机会品尝古代猛犸巨象的肉味。第一批完整无缺的猛犸尸体于一七三七年下半年在该地发现,看来它们已在冰隙中贮藏了二万年。冰隙中的温度,比任何冷藏库的温度为低。
    地球上有案可稽的最低气温,是一九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在南极洲苏联科学站沃斯托克所记录的摄氏零下八十八点三度。但全年有人居住的最冷地区是雅库特东北部的一个小村,有居民六百人。村名奥米亚康,位于海拔七百公尺的一个山谷里。该村的气象站在一九五九年正月所记录的气温是摄氏零下七十一度。
    西伯利亚居民的确认为寒冷不足道,甚至视为益友。永久冻土我于一月十五日离开莫斯科,那天的天气异常温和。我所坐的图—154型高翼飞机曾在伊尔库茨克稍停,到达雅库特时已近凌晨二时,当时气温是摄氏零下三十四度。在机场接我的是摄影记者雅可夫列夫。他预备了一辆绿色的伏尔加型计程汽车,车子驶过路上的裂缝时颠簸不定,同时发出刺耳的声响。它的“关节”僵硬,若非涂有御寒润滑脂,简直不能动弹。挡风玻璃是双层的,使司机往前看的视线不受妨碍,其他的玻璃窗却都给冰霜掩蔽。司机想晓得车后的情况时,只好打开车门把头伸出去探望。关于房屋的保暖办法,我在莫斯科所惯见的门窗都是双重的,但雅库特的门窗却是三重的,甚至是四重的。
    第二天,市长恰罗夫在市政厅对我说:“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永久冻土。我们的夏季既短又十分干燥,这里的气温寒暑极为悬殊,由冬季的摄氏零下六十度
    到夏季的摄氏四十度。如果春季寒冷,收成便不好,如果秋季来得早,我们便要尽力抢救农产品。夏季的重要性你是看得出来的,整个夏季只有六、七、八三个月,实在太短了。”
    覆盖西伯利亚大部分土地的“永久冻土”,造成许多困难。在它上面建筑房屋和进行耕种不但费事,而且隐伏着危险。它的“融冻层”,就是表面一至二公尺的那一层,夏融冬冻,用传统方法建筑的建筑物是靠不住的。在西伯利亚,东斜西歪和半埋地下的木房子到处可见。这种情况是称为“在融冻层游泳”。雅库特所有新的公寓大厦都建于高跷之上,这些高跷深入冰中,直达永久不变的下层。屋底高出地面约一公尺,以免冬季由屋中外溢的暖气使融冻层融解。
    自来水的供应算得是一项优越成就。雅库特的水管大多数是安放在地面上,理由很简单:水管如安放在融冻层内迟早会因该层的冻结、膨胀、融解而破裂。装于地面的水管便于修理,但也因此而暴露于寒冷空气中。于是来自勒拿河深处的水(河面冻结,冰厚四至六公尺)在水管中流动时,每隔若干距离须加热一次,以防冻结。
    苏联人鉴于扰动永久冻土必引致“环境危险”,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设立“永久冻土学院”,学院设于雅库特,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一个支部。该学院跟外间隔离,有一连串绝寒绝热的门户可通。建筑物的下面是它吸引游客的主要所在,那是一个筒形深井,直达永久冻土的核心地带,可以在此直接观察永久冻土并进行各种实验。在钨灯照射之下,冲积沙土中的无数冰结晶体闪闪发光。这里的空气非常宁静,而且温暖!永久冻土保持一定的温度,不管当地天气情况如何。深井的气温只是摄氏零下三十一点五度,因而令人觉得温暖。雾永不散我在第二天就飞往乌斯特尼拉,那是个重要金矿场。位于雅库特东北八百公里。它和奥米亚康都是在一个名叫“奥米亚康谷”的绵长山谷中。这两个地方的温暖空气上升而形成“帽子”,较为凝重和寒冷的空气则沿着各大山的山侧下降,止于盆地底部。
    气象学家把这个情况称为“负辐射平衡”,意指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少于从地球向上辐射的能量。乌斯特尼拉的温度在摄氏零下二十度以下时,便可能被雾笼罩。
    但大自然善于补过。每年六月,乌斯特尼拉和奥米亚康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阳光。苏联当局的政策是尽力令西伯利亚的居民安居乐业,并令他们的生活足以吸引外来移民,因此他们有人造卫星转播的三个彩色电视节目可看,有传递信息的无线电电话可用。还空运供应新鲜农产品。
    市长季米特洛夫指出,大乌斯特尼拉市的人口已接近万人。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他们怎样埋葬死人呢?”市长说:“生火,晚上生火,第二天早上掘地。”我记得在雅库特的时候,市长恰罗夫曾偶然不经意地说,埋葬于雅库特的尸体经久不腐,情形跟古代猛犸的尸体一样。
    乌斯特尼拉理工学院的主任医生马连尼对寒冷可能产生医学问题这种想法嗤之以鼻。他和我们谈话时说:“没有医学上的问题,”不过后来逐渐承认患伤风、心绞痛、流行性感冒、粘膜炎等病的人很多。我又问及心理适应和苏联人嗜酒两问题,他说:“这不是我的范围。”
    当晚,有人请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道地的西伯利亚名菜:冻鲜鱼。厨师不加烹调,只用剃刀般的刀子把鱼切成长长的薄片,再把它卷成球形,像牛油球一样。上菜时这些鱼片依然冰冻,上有薄霜。可惜淡而无味,令人失望。不过这儿的孩子吃这种冻鱼就像吃冰淇淋一样。牛奶成砖第二天早上,我和雅可夫列夫飞抵奥米亚康。当时气温是摄氏零下五十一度半。我们最先见到的是一只狼,由机场调度员用粗皮条牵着,全身灰毛,白齿,四只长腿烦躁地走来走去。调度员说,那头狼只有八个月大。
    我们坐汽车横过冰封的大草原,去参观曾录得摄氏零下七十一度气温空前纪录的气象站。那气象站是幢温暖的小屋,不用说,是用木材建成的。仪器安装在屋子外面的许多箱子里,箱子有活动遮板,像大鸟笼。
    我们参观该地的杂货店,店中所售卖的牛奶作砖状,每块重七公斤,相当于六点八公升牛奶。全镇由一簇单层的木屋组成,列成长方形。最大的房子是该镇的学校。由于聚居奥米亚康的几乎全是雅库特人,学校里的初级课程是用当地方言,由九年级起则兼授俄语作为第二语言。
    我在二十四小时内返回伊尔库茨克,当地气温是摄氏零下三十度,令人觉得仿佛到了和煦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