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象──丛林之王,人的助手(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5-02

装甲坦克部队的先驱
    在战争中,象起的作用和今天装甲坦克部队的效用是同样的:支援作战部队和突破敌人防线。象队攻击的心理效果也相同。战象身披铠甲,鼻上缚有利剑,长牙上系有带毒尖的长矛。象背上的小塔里有通常担任观察和警戒的甲士。古代军队的整个司令部往往设在象背上。印度皇帝亚格伯用三百头战象攻克了八千名敌兵守卫的希托尔要塞。据目击者说,“那情景之恐怖是笔墨难以形容的,因为狂怒的象踩死勇敢的士兵就象捻死蝗虫一样,每四个士兵中就被踩死了三个。”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在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作战时,第一次看到战象。象是从印度南部甚至从锡兰通过帕米尔和兴都库什山的隘口抵达现在的中亚细亚的。古代历史学家记述了公元前三二六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吉大斯普河与印度皇帝波尔的一场战斗。波尔体格魁伟,身骑巨象。其余的二百头象排成间距为三十米的棋盘状队列,中间是步兵。象队的攻击令人毛骨悚然。据克文特·库尔齐(亚历山大身边的一位相当于现在军事评论员的人物)的记载,“最可怕的是,”“象用长鼻卷起我们的战士,扔到背上,骑士立即用短剑把他们刺死。”
    正如在现代战争中防御者集中火力射击支援步兵进攻的坦克一样,马其顿王下令集中对付象队。遮天盖地的箭和勇士们的出击起了作用(当时在波斯王的军队里甚至已有专门对付象的木炮和弩炮——现代反坦克炮的前身)。波尔负了伤,而他的战象用自己的身躯护卫着他,甚至用长鼻拔出波尔伤口上的箭。历史学家们久久铭记这场人和象搏斗的慷慨壮举。
    象在公元前三世纪展开的“军备竞赛”中占据了中心位置。如在埃及建立了专门征集和训练象的中心。公元前二八○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率领有战象装备的加强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罗马人早先从商人和旅行者的口中对象已有所了解,但是这一次他们才认识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武器。在奥斯库尔和赫刺克利亚近郊的战役中,罗马军团遭到失败:象队使罗马的战马惊恐失措,军队丧魂落魄。但是,罗马人很快学会对付象的办法,即任何动物都感到恐惧的办法:火。军团士兵挥舞着长矛,矛尖上缚着浸透了树脂熊熊燃烧的草把,使伊庇鲁斯王最后只赢得可悲的胜利。
    迦太基人在布匿战争中广泛使用战象。在古代其它战争中,象也参加了战斗。罗马帝国衰亡后,象在欧洲战场渐渐销声匿迹了,虽然在热带地区它仍长期驰骋疆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象也尽心竭力为军事目的服务。一九四四年三月,日本军队投入象队试图侵入印度未获成功。同盟国方面在缅甸战场上也使用了大象:当时正值雨季,二百头大象在降雨最集中的时候运送了二万吨军需品。象最后一次参战是在越南战争时期:一架美国轰炸机用机枪扫射丛林中的象队,打死十二头中的九头。保护象的生存
    如果我们不提及象对人效劳的另一方面:提供象牙,那末象的功劳簿上仍是不全面的。早在四万年前,人类就用象牙制造工具和艺术品。薄象牙片上的魔法符号已有一万年之久的历史,比文学的出现还要早几千年。
    象牙的用途比起皮革、羊毛、蚕丝来毫不逊色;在人制作奢侈品的许多原料中,象牙远比珠母、珊瑚、琥珀、麝香更受欢迎。非洲象牙、猛犸的长牙和西伯利亚“蓝象牙”(因长期生活在永久冻土带象牙呈蔚蓝色而得名)历来得到人们的青睐。
    象牙鉴定家能够根据锯开的象牙的纵横纹路准确无误地确定是非洲象,亚洲象,还是古生猛犸的象牙。非洲母象的象牙质地最为坚实,被视为上品(因此,人们残酷和疯狂地捕杀母象)。干旱地区出产的象牙容易劈开。乌干达产的象牙呈粉红色,十分名贵,但易断裂。大的象牙越来越稀少和珍贵:创纪录的是在肯尼亚获得的一枚象牙,长三点五六米,重约一百公斤。现在世界上每年要加工大量象牙,这至少须捕杀四万五千头象。既然在非洲和亚洲仅只剩下了四十万头野象,那末很容易推算出来,按这样的捕杀速度,十年后没有一头会活下来。人类正在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措施来拯救象,并保持其总头数。但是,为使象面临的威胁成为过去,还须作出巨大的努力。(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