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报文章:《安徽的实验使农业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4-27

    【美国《新闻日报》四月十四日文章】(威廉·塞克斯顿发自合肥)题:安徽的实验使农业取得进展
    在十亿人民处于穷困境地的情况下到底怎样说服他们更辛勤工作呢?这实际上是邓小平今后两年内的首要任务。
    如果邓小平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支持他的现代化运动,中国很可能又要回到空谈理论的社会主义,中国又会长时间地对西方抱仇外的敌视态度,也许甚至还会同莫斯科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解。
    另一方面,如果他成功的话,不难想象,西方世界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第二个日本——它的人口相当于日本的十倍而且拥有日本所缺乏的一切资源。难怪苏联在二十年前中断了对其邻国的一切援助。
    安徽省是中国最小、最穷的省份之一,邓小平和他的现代化运动的支持者一九七七年就在这里开始搞试点,以证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发展的,即使是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这一点。邓(今年七十六岁)把他手下的、比他小一辈的国家高级领导人之一万里(今年六十四岁)派到安徽去领导这一工作。正当新的领导班子准备用三年的时间以新式的管理和物质刺激进行试验时,安徽在一九七八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最严重的干旱。因此自然条件使安徽的实验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经济竞赛计划概括起来是:提高政府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而提高八亿人口的广大农村市场购买工业品的能力。与此同时,允许农民在一个资本主义式的市场上出售他们自留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自留地上的产品占公社产量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来刺激农业生产。同时,增加对轻工业、特别是对纺织业的投资,因为农村地区十分需要纺织品,而且纺织品能使国家赚取很多利润。
    依靠农村和工业之间的这种火车头动力,为现代化提供粮食和资金。这种策略是既给火车头添煤而又不使已经不稳定的经济热度过高。
    假设省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是准确——也没有理由以为它不准确——的话,那么,安徽第一年试点情况还可以。工业总产量一九七九年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九点五,而试点单位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十一点六,盈利百分之十七点六。
    盈利的数字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表明,正在抓成本和质量,以后工业将能够用自己积累的资金使自身现代化并扩大生产。
    但是在这里,也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更大得多的问题是农业产量能否也同样地促进其增长。邓和他的伙伴们必须对付以下的严峻事实:尽管中国全力以赴控制生育,人口的增长仍然比去年所希望的比率整整高出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到二○○○年,中国农村要多养活二亿或二亿多人口。
    ·可耕地越来越少,因为城市在扩大,农村还有一些地方要开采煤,开采石油,修筑公路和铁路。
    ·百分之八十的人必须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和城市居民需要的粮食;农民要从早干到晚,而且也没有灵活性和资金来搞在工厂中已很快取得了效果的那种生产刺激措施。
    然而,中国如果要实现经济和政治长期稳定,唯一的希望是在农民身上。他们是中国最大的力量,也是最大的市场。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经济革新中唯一行之有效的革新。在合肥附近的东方红公社,一万九千一百一十二名居民表明了他们对毛的创造的惊人的适应能力。
    水利、化肥和机械化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弯腰劳动,但东方红公社劝阻社员向城里跑,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办小工厂提高收入。公社办了十个这样的企业,有砖瓦窑厂,有八十名工人的印刷厂和一个建筑队,在社里生产不忙的时候,就为附近城里包工建筑。今年春天,这个公社自己兴建了一座有一千一百个座位的现代化剧场,放电影和演戏,这表明农村的生活不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当然这个公社很富,位置也很好。而大部分农民都过着同外界隔绝的生活,他们第一次看到(柏油)公路时,都感到惊异。
    尽管有种种紧张的迹象,不过迄今安徽的经验证明,现代化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条件是邓有力量和时间把别的省份动员起来,就像安徽似乎已经动员起来的那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