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纽约《华侨日报》译文:《难题与潜力---- 一个美国物理学家的访华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4-26

    【纽约《华侨日报》三月十二日文章】题:难题与潜力——一个美国物理学家访华观感(田佳译自二月份《光谱》杂志)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科学家下定决心搞四化。在许多方面他们的科技水平与西方比起来,差距仍大,这包括光学和激光。
    中国的科技潜力是惊人的,主要的原因是人力充足和理论上共产政权能视各地所需而做的人力和资源分配。
    以上是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中心主任——彼得·富兰克林,从中国访问归来对《光谱》杂志编辑所说的观感。他是联合国文化教育处所组织的五人访华团之一。他曾任美国光学学会会长。
    一开始访华团就碰到一个难题。负责中国大学的行政人员和专家,一再要求访华团能够开出购买仪器的清单,以便成立第一流的研究中心。他一再地对中国人说:“你瞧!你们要先弄清楚要做怎样的研究,然后再决定买哪种仪器。”这句话在场的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明白,但那些中国的行政人员却不懂。他们仍旧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买仪器清单,我坚定不移地拒绝。原因是他们若本末倒置,先买仪器,到头来买的仪器不见得对他们要做的研究有所帮助。买了仪器而用不上,不但浪费钱,而且会变成累赘。
    我们建议,科研人员首先要全面地、细心地研读科技刊物和书籍,寻找问题,然后依照自己的心得和意见以及中国已经有的仪器,再决定研究方向和题目。研究题目选定之后再找仪器或买仪器。这时候,我们才会对个别的仪器提供资料,或是提供仪器厂商的仪器目录表。
    我们也建议,中国的每一所大学,应该成立一种类似图书馆的地方,尽量收集各国公司所发行的仪器目录表,科研人员可到这地方细心地研究,然后决定购买,以便研究之用。大学的行政人员负责去收集这些仪器目录表,并且经常更新。由大学出面向西方的厂商和仪器代理商要仪器目录表,以及一些仪器和设备的资料,远比个别的科研人员去要省事和有效得多。
    访华归来,富兰克林认为西方低估了中国在经济上很快地将成为大国的潜力。他举两点理由说明:中国的农业人口占八成,美国是点三至点四成。尤其重要的是九成以上的低于四十岁至四十五岁的中国人是识字的。现在他们开始现代化,比较小的现代化,把农业人口从八成降低至六成,就有一亿四千万的识字工人,相等于全美的劳动力。又加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可以把这些人或集中或分散地去建工厂,工厂一建立,生产就会提高。这在轻工业方面的生产潜力是惊人的。许多人力贵的社会如美国或日本是没有办法与之竞争的。
    中国的领导也许想到也许没想到这一点,但中国人对科技方面的重视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落后美国约十年。
    我没问中国人,他们是否要研究激光聚变,但我知道他们想发展高能物理。为了声望而发展高能物理实在是一群傻瓜。高能物理是一个社会装点门面的最后招数——因为我是物理学家,所以我这么说。他们想要建立一个大的望远镜,这些花钱的玩意儿也许可以形成一些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这对中国也许是重要的。但花在这方面的钱应该和国家生产的总值成比例。中国人要建高能加速器,实在是违反常理。
    富兰克林急切地建议中国大学方面,与其花两万元买一管激光,不如派一个较有经验的工程师到美国来学习一年,学会如何制造该激光管,回国后他可从事仿造。
    富兰克林认为中国派科技人员来美进修对于四化会有促进作用,不过他怀疑按照目前的中美文化交流办法,中国科技人员到美进修,恐怕要花钱多收获少。目前的中美文化交流办法是混乱而不协调的。例如他们知道我在亚利桑那大学主持光学研究,他们向我申请“访问学者”的名额比我能接受的要多得多,然而他们应该依其专业申请其他的美国研究机构,将可得到较好的训练和经验。我向中国的教育部反映,应该把这些科技人员送到适合于他们专业的地方。中国学者拼命申请去少数美国大学,拒绝他们的申请是很伤感情的。中国科学院应该设立一个好的协调小组,让这些学者能够到适合于他们专长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