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台报文章《民歌新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3-27

    说台湾青年开始喜欢民歌和校园歌曲,对流行歌曲和西方热门音乐感到厌恶
    元月八日晚上,寒风冷雨之夜,在中山纪念馆欣赏了“我们的歌”的演唱会。不到七点钟,票子都卖光了。会场空气宁静、优雅沉醉。真想不到没有豪华的布景、变幻的灯光、绚丽的服饰、壮伟的场面,仅凭着几名歌手(每次出场多为二人,最多也不过六人)和简单的乐器,竟能号召这么多人。
    在场的,几乎清一色的是年轻人,只有极少数例外。台上的民歌手,也都是年轻一代,年纪最长的不过四十岁左右。他们与台下的听众,生活环境、心智成熟、意识观念,大体上相似,彼此自会发生共鸣。值得注意的,倒是主持人的报告,他说他们演唱的歌谣,正在努力寻求让一部分年龄层次较高的人作词或作曲,让民歌的欣赏群,逐渐扩大,而不限于青年人。事实上,即使是目前的形式和内涵,年长者一样是可以接受的。譬如我这个缺乏音乐细胞的人,在三小时的聆赏下,就有融汇于歌者的感情之中,心境随着变化的感觉。
    这也是由于对所谓流行歌曲及西洋热门音乐的厌恶。庸劣的歌词,世俗的打扮,色情的动作、张脉偾兴的表演、急管繁弦的气氛,难得欣赏一回还有些新奇之感,重复而又重复,实在令人不敢领教。
    而这些民歌演唱在相形之下便清新脱俗,格调高洁。演唱者都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穿着朴素,了无装饰,即使是女歌手连头发也不曾烫过。他们多数是抱着一把吉他上场,坐着或站着,自弹自唱起来。开唱前不落俗套的说几句风趣话,引起一些会心的笑声。然后悠扬的歌声随着响起。歌词多数是新作,以抒情为主。并不长,曲调也不繁复,但借着歌声和乐声表达了真挚的情绪。
    这种民歌,原是一些在学青年唱出,所以叫做“校园歌曲”。因为是唱出青年们的心声,所以叫做“我们的歌”或“这一代的歌”,又因为自弹自唱,有民谣的作风,所以又叫“现代民谣”。不问名称如何,这一新兴的音乐气氛的迅速普及,以风雅之致来代替郑卫之声,对于社会风气,无疑的将会发生转移的作用。(原载台湾《中央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