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蔡元培墓的碑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0-03-01

    【本刊讯】下面是香港《明报月刊》刊登的香港和台湾的北京大学同学会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为蔡元培墓写的碑文和肖瑜写的《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蔡孑民先生墓表》
    先生讳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山阴人。清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生,其尊甫峄山先生从商,以长厚著称。母周太夫人,恒教以立身处世之道。先生早掇巍科入词林,自甲午中日战役败衄,我国朝野人士竞言新学,始涉猎西籍,讲求新知。及戊戌政变后,朝局益坏,先生敝屣尊荣,毅然出都,思以教育救国。初任绍兴中西学堂校长,继任南洋大学特别班教习,并创设中国教育会及爱国学社。旋以在沪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为清吏侦悉,乃避地青岛,习德文,为异日留学准备。乙已加入同盟会,丁未赴德,初居柏林,继入莱比锡大学习哲学,尤重美学,期以美育陶冶人性以代宗教。如是凡三年,译著专书多种,辛亥革命军起义,武昌东南各省底定。国父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先生为教育总长,厘订教育方针,学校系统与课程纲领,为全国教育奠一新基。后以袁世凯专政,乃愤而辞职。于民国元年秋携眷再度赴德,二年以宋教仁案发生,得沪电促归,共谋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去国赴法,旅居数年,与李石曾、吴稚晖先生等创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并组织华法教育会,以谋两国文化合作。五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校政,祛除旧习,倡学术自由,由是旧学新知,兼容并包,俱臻蓬勃,而全国学术风气亦为之丕变矣。八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反对巴黎和约,且痛惩卖国金壬,致多人被捕下狱。先生营救保释,并发表声明,随即离京,既而全国重要省市,罢市罢学罢工,为北京学生运动声援,政府终拒签和约,并罢免曹陆章三人。先生亦经挽留复任,于十三年仍以不与北洋军阀合作引退。迨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定都南京。先生先后受命任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及监察院院长等职。嗣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创设专门研究机构,罗致专家学者,致力发展学术。抗日军兴,国府西迁,先生在港就医,不幸于二十九年三月五日逝世,年七十有四。噩音传至陪都重庆,朝野震惊,政府明令褒扬,唯以对日战事方酣,时艰道阻,未能迎葬国内,遂由先生家属与友生卜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先生元配王夫人,继配黄夫人先卒,周夫人近年亦逝。子四人,无忌、柏龄,怀新、英多,女二人,威廉、
    晬盎,散居各地。旅港国立北京大学同学会同人,每于春秋二季上冢,以表孺慕。因墓地年久失葺,乃倡议重修,并立石表于阡。昔曾子称仲尼曰: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皜皜乎不可尚已,当今之世,唯先生足以当之。先生门人故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曾以词诔先生曰: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两大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执所以成一代大师欤。斯诔也,最足以状先生生平,并志于兹,以谂来者。《蔡孑民先生自述身家轶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九月,我同一位热心奔走中国抗战的外国朋友常川住在香港与九龙,恰好蔡孑民先生也不公开的住在九龙。与周峻夫人及一位十岁左右的女公子,两位更小一点的男公子(最小的大约六七岁,名蔡英多,作画富于天才,我现在还存有他的作品。)租住楼下一层房子。客厅一半改作书塾,蔡夫人自课儿女。客厅中并悬有临时秋千,以备儿女游戏运动之用。蔡先生租房用名及所刻名片,都用周子余三字。居常以不见客为原则,所以往来无一生客,因之见客也就很少。我常去他寓,他也常来我寓。大概因为彼此寂寞的原故,所以常作长谈。有时谈至半日以上,还不知倦。我常常在日记本上作谈话笔记。
    在无所不谈中,我们常谈及自己的身世与家事。我觉得蔡先生各次所谈他的身家轶事,都是闻所未闻。在他的言行录及其他有关他的记载中,全没见过。我因请他给我作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他欣然允诺。他那天精神很好、又谈又笑,格外兴奋。这是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即先生逝世九个月之前,他从下午四时五分谈起,一直谈到六时五十分,谈了下面一大篇的话:
    我(蔡先生自称,下同。)家,世居绍兴,旧山阴县,古之会稽。我在这城里住到十八岁,因赴杭州乡试,才第一次离开过本城绍兴的。
    我家住在绍兴城内笔飞坊中的笔飞衖。那时没有门牌号数。附近有笔架山、笔架桥、题扇桥、戒珠讲寺(相传为王右军故宅)。寺后有蕺山,土人呼为王家山。——这都是纪念王羲之的故事。
    我家是明末由诸暨迁到山阴的。我的祖先有经营木材的,因同行忌刻,被斧砍伤。受伤后就不再经营木材。由这位经营木材的祖先,又过两代,传到了我的曾祖。他行四。他的一位行三的哥哥,营绸缎商。曾由浙江运绸缎往广州,因偷关被捕,要处死刑。家中营救,罄其所有,免于一死。
    我祖父是一位经营典当商的经理,就由他在笔飞坊买了一所房子,坐北朝南三个大厅。他生我父亲共七兄弟。我的第三叔好武,外出,不知所往,亦不知所终。余下六行中,第六第七两位叔叔,那时很小。我祖父因为他的大二四五四个儿子都已娶亲成家,又在屋后建筑五楼五底,以备大家庭合住之用。我们是大房,住一楼一底之外,尚多一间骑楼。
    我是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丁卯,十二月十七日亥时生的。原初是说十八日子时,后又改正为十七日亥时。那时中国无钟表,所以时间也不易计算准确。
    我同胞兄弟四人。我的四弟早殇。所以实只兄弟三人。即我有一兄一弟。
    我有两姐均未出阁,在二十岁左右病故了。一个小妹妹,也早殇了。
    我父亲面方、皮黄。我母亲面楕圆、皮白。我兄弟姊妹七人中,凡单数的都象母亲,双数的都象父亲。我行二,故象父亲。
    我父亲为钱庄经理,二叔为绸缎庄经理,四叔也是经理钱庄、五叔七叔为某庄副经理。全家经商,只我六叔读书。
    我家至我六叔,才考试入学,是一个廪生。他以前,祖传都无读书登科之人。
    我小时,父亲延了先生在家中教我读书。十一岁,父亲去世。自此不再延师,就在别处附读。父亲是那年六月死的,我从那年下半年,就在姨母家附读一年。十二岁及十三岁时,在一位李先生家附读两年。十四岁起,从一位以做八股出名的王子庄先生读书,一直读至十七岁,我也入学了,(秀才)。
    十八岁、十九岁,两年,我自己设馆教书。
    二十岁起,我不教书了,我在徐家校书了。绍兴有徐家,藏书甚多,又喜校书,印书及以文会友。故也延聘了我。我自此不再作八股了,改作词章考据之学。
    二十一、二、三、四岁,我都在徐家,读了许多的书。
    二十四岁,己丑年,(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我中了乡试,(举人)。
    以后的事情,言行录簿处都说到了。
    还有些没说到的:
    我入同盟会在乙已年(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是同盟会成立之年,或其次年。我是由何海樵介绍加入的。
    次年,丙午,黄克强持孙先生书来,派我为上海支部部长。
    就在这年丙午,我回绍兴故乡去过一次。
    又次年,丁未,我随孙宝琦赴德。他做钦差,我留学。由西伯利亚走的。有齐寿山同行。在柏林住一年去莱比锡。齐寿山的父亲,就是齐令辰,号禊亭。是李石曾先生的业师。寿山与李先生为师兄弟。他告诉我李先生吃素及吃素的道理。我很向慕,因之我也开始吃素。一直吃到民国十年。我在北京,患了腿病,不能行走。医生感觉病时素食不易调理得法,为简便计,乃又劝我恢复肉食。其实还是偏重素食,不如以前之严格而已。
    戊申年(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游巴黎,与李先生多所往来。
    辛亥革命,我在德国,陈英士有电报给我,催我回国。我就由西伯利亚启行回国了。回国后要我担任教育总长。以后的事情,大家知道的更多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