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时报》专稿:《衣阿华大学作家会议缩小了中国与台湾的距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9-28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日刊载彼得森的一篇专稿,题目是《衣阿华大学作家会议缩小了中国与台湾之间的距离》,摘译如下:
    保罗,恩格尔的妻子纠正他说:“别说‘台湾诗人’,要说‘来自台湾的诗人’或者‘来自大陆的诗人’。否则听起来象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似的,而中国人认为台湾只是一个省。台湾海峡两侧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象往常一样,恩格尔先生允许他的在中国出生的妻子聂华苓改正了他在中国事务上的差错。聂华苓是一位小说家和衣阿华州立大学国际创作计划的负责人。
    今天,她正在确保这个错误的修饰语不会破坏这个罕见的聚会,这是国际创作计划带来的成果,他使来自中国的作家同来自反共的台湾的一位感到有点儿别扭的诗人在一个房间里,同一辆汽车上、甚至在同一艘船上聚会。三十年来的第一次威斯康星大学的中国文学教授周泽宗(译音)说:“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划时代的,这是三十年来的第一次。”
    恩格尔先生也是一位作家,十二年以来他一直组织邀请海外作家和诗人到这个玉米地带来看一看美国,互相之间也见见面。他和他的妻子是这个计划的奠基人。这次会议原来希望两位来自北京的作家也许能同两位来自台湾的作家见面。
    尽管由衣阿华州立大学的校长出面请求,然而,一位来自台湾的台湾籍青年作家王拓和台北《联合报》的文学版编辑痖弦,仍然被拒绝发给出境签证。
    来自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小说作家肖乾说:“我们感到失望。我们来时完全知道他们也要来的,然而他们却没有来,没有来。我们感到非常失望。”
    只有《诗潮》的编辑高春(译音)是从台湾来到这里的。他解释说,他是作为一个旅游者申请离境的,并没有提及在衣阿华城有谁或什么事情在等待着他。
    有人问高先生,同大陆的中国人聚会是否会给他带来什么麻烦,高先生表现得很谨慎。他们见面是“好的”。不,他预计政府“不会来找什么麻烦”。但是在前一天,在作家们举行的“中国周末”会上,人们通过翻译清晰地听到高先生说台湾的经济气氛对作家们说来是有益的。高先生是来自大陆、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作家们就中国文学的前途作一系列的报告时说这番话的。
    肖先生,这位来自大陆的作家然后站起来说,在他那一部分国家中,自从打倒“四人帮”以来,作家们的创作气氛也有了改进。“台湾的愚蠢行动”恩格尔叫喊着:“甚至连东欧的人也开始开放了。我们这里有一个来自保加利亚的,一个来自东德的人。台湾竟出于自卫考虑不让自己的人民到这里来为它自己树立形象,这完全是愚蠢的。”
    的确,高先生的沉默不语与肖先生和他来自大陆的同事、诗人毕塑望的谈笑风生有力地向人们表明,大陆和台湾在美国的运气自同北京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的进程——因而终断了同台北的正式外交关系
    ——从华盛顿开始以来,发生了一个多么急剧的变化。
    恩格尔先生说:“你知道,肖先生和毕先生是第一批不作为官方的代表团的成员来美国进行旅行的旅游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