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万件元瓷流落南朝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8-29

    说南朝鲜在木浦海底的一艘沉船中捞获大量的中国瓷器。认为这是元朝龙泉窑瓷器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宝库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万件元瓷流落南朝鲜》,全文转载如下:
    南朝鲜在它西南木浦海面一艘沉船中捞获的大量中国瓷器,一直受到世界考古学家密切注意,认为这是元朝龙泉窑瓷器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宝库。
    不久以前,一批美国考古学家去到木浦海面沉船现场参观。其中一个成员唐纳尔德·凯斯并潜入水底,研究这艘沉没的中国贸易船的构造和陷入泥土中的情形。他事后在美国《地理月刊》发表专文,叙述所见中国宝物的品种、造型以及其他特点。目前从沉船中捞获的陶瓷器、漆器、铜器和其他金属器具总数达一万二千件。其中以陶瓷器占绝大多数,有的装在方形木板箱中,被整箱捞起。有的用草绳包扎成圆柱形;由于受到海泥淹埋,在捞出水面时还保持原形。有一只木箱面上写有“大吉”字样,至今字迹还很清楚。
    捞获的中国铜钱已达二十万枚,钱上铸有“开元通宝”(唐朝货币)、“至大通宝”(元朝货币)等字样。“至大”是忽必烈孙子元武宗的年号,他在位四年(一三○八——一三一一)。由此推断,这艘中国船的沉没年代不会早于一三一一年。从这一点出发,并可查出中国陶瓷器在不同年代的特征以及这时期中国造船技术达到的水平。
    沉船中遗物有一个铜质砝码,上面镌有“庆元路”字样。“庆元路”是元朝浙东一个地区的名称,其治所在今天宁波。专文认为上述中国船到过宁波,甚至是以宁波为贸易基地,载货运往日本销售的。由于在朝鲜半岛南端海面遇风,船被吹到木浦海面,终于沉没在水深七十英尺的海底。直到一九七五年夏天,才被南朝鲜渔夫偶然发现,随即展开捞宝工作。另有一只漆碗,碗面写的年份按公元计算约在“一三三一”年,也被专家们采为证物,认为沉船是在离那一年不久之后发生的。
    宝船中装载的货物以龙泉窑瓷器为最大宗,另有少许均窑、建窑和景德镇的瓷器。目前船中货物尚未清捞完毕。就最近情况看,元朝龙泉瓷集中的地点,没一个比从木浦沉船中发现的品种更多的了。
    尽管这一类瓷器以家常用的碗碟和粗陶罐占最大多数,可是精制品也不少。在《地理月刊》刊登的图片中,有一个龙泉窑烧制的观音像,造型和常见的同类瓷像不同,可能是元朝特有的观音形像。可惜观音头部上端已经残缺,看不到头部妆饰的全貌。瓷器表面镌刻的花纹,多采用芍药花形状,显然这在元朝是受人喜爱的花。有一对带耳大口花瓶的造型最具匠心。除了采用芍药作为瓶面浮雕外,每只瓶的颈部饰以一对悬空贴上去的瓷环,由衔环的象头把环固定在瓶颈上部,象鼻高举,十分美观。龙泉窑瓷罐采用荷叶形上盖的设计,也见于这批从海底捞出的元朝瓷器中。一个美国专家说,她看到一只青瓷花盆,盆沿呈折裥形状,这也是世上仅见的珍品。沉宝中的一些景德镇瓷器,有个以偃卧妇女作为底部的瓷枕,比较突出。
    在为数不多多的铜器中,有一个狮身香炉,头部可移动,以便在狮腹中放置香料。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手工艺品。这艘沉没在南朝鲜海外的中国宝船,估计长九十五英尺,宽二十五英尺,是用中国特有的造船工艺造成的一艘三桅帆船。其特点是:船艄呈方形,船底没有龙骨,全船被分隔成几个舱。
    目前这艘深陷泥层中的中国船,据说结构仍属完好;南朝鲜当局想把它吊出海面,作为展览品。船中许多珍贵物品已被运到汉城博物馆陈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